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

更新时间:2010-11-07 09:25:15人浏览
问题描述: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张守成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陕西西安·电话-138-9191-8177
交警认定
2010-11-07 06:17:14
罗晓飞律师
服务地区-陕西西安
胡律师回答的已经很清楚了
2010-11-07 09:25:15
田洪涛律师
服务地区-北京北京
交警部门。
2010-11-06 21:01:34
胡剑桥律师
服务地区-江苏宿迁
按照我国《刑法》第133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结合司法实务,我们可以把行为人发生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概括为以下四种情形: 1、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在此种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造成了严重后果。例如行为人的行为已经造成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结果,并负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此时,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尽管是一种故意,但造成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在主观上仍然是一种过失,此时的逃逸并不是危害结果发生的原因,而是危害结果发生后,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产生的一种行为,是一种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在此种情形下,根据《解释》规定,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应承担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 2、行为人在发生交通肇事行为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此种情形下,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但尚未构成交通肇事罪。例如行为人的行为仅造成一人重伤,尚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但由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最终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此时,死亡后果是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救助而发生的,也就是说是因为行为人的逃逸行为而引起。在这种情况下,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具备了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即行为人明知对被害人不予救助可能会造成其死亡的结果,却仍然逃逸不予救助,主观上是一种间接故意,客观上是一种消极的不作为,故应构成以不作为形式涉及的故意犯罪。我们知道,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因此,对此种情况下逃逸行为认定为交通肇事罪,似乎又有些欠妥。那么对此究竟应该认定为何种犯罪呢?目前,法学界有人认为应该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该行为如果发生在行人较多的地方,行为人认为自己不予救助,来往行人可能予以救助,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而不予救助,符合遗弃罪的犯罪特征,应该认定为遗弃罪。此时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是明知被害人得不到救助可能死亡或者重伤,而不予救助,是一种间接故意,被害人的生命安全除了对行为人的救助行为具有依赖性,还对过路行人的救助行为具有依赖性,此时符合遗弃罪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第261条关于遗弃罪的规定是:\"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行为人在发生交通肇事后,负有法律上对被害人的救助义务,而此种情形下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没有实施救助行为,属于法律上的不作为行为,是对被害人的一种遗弃行为,符合遗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但是,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笔者认为,该行为依然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这是因为,一、《刑法》第133条已经明文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认定为遗弃罪,有违罪刑法定原则;二、这种遗弃性的逃逸比起第一种情形下的逃逸,其主观恶性更大,但由于遗弃罪的法定刑比第一种情形下逃逸的交通肇事罪低,如果对行为人以遗弃罪定罪量刑,就会罚不当罪,从而违反了《刑法》的罪刑相适应原则。因此,尽管《刑法》将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以交通肇事罪论处,在理论上不甚完善,但是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以交通肇事罪予以加重处罚,也是一种权宜之策。第二种情况是该行为如果发生在人迹罕至的道路上则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罪,因为一方面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不及时救助被害人可能造成被害人的死亡或者重伤而然不予救助,另一方面,此时被害人的生命和健康完全依赖于行为人的救助行为,行为人在明知的情况下仍然不予救助则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 3、行为人发生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起来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重伤的。这种情形下,行为人不仅自己不救助被害人,也使被害人很难得到他人的救助,因而产生的危害结果更大。此时行为人的客观方面已不再是消极的不作为,而是一种积极的作为,行为人在主观上已经不再是过失,而是一种追求因自己不救助或者他人不救助而产生的严重危害结果,因而是直接故意。此时,行为人的行为已经转化为故意杀人行为或者故意伤害的行为,按照主客观相一致和罪行相适应原则故应认定为相应的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 4、发生交通肇事后,其他人员指使行为人逃逸。《解释》第五条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的共犯论处。\"但是,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也就是说,在刑法理论中,过失犯罪是不存在共同犯罪的。而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因而也就不存在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问题了。对此,笔者认为应分别情况予以认定: (1)、如果指使行为发生在上述逃逸的第一种情形中,由于肇事者的交通肇事罪已经构成,那么指使行为与肇事行为就不存在共同故意,因而也就不存在共犯问题。此种情形下指使人员的指使逃逸行为尽管不值得肯定,但并不能因为其存在妨害司法活动的危害性而就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去追究其刑事责任,应该按照犯罪构成的有关理论,确定最符合其本质的罪名或者根据社会治安处罚的规定予以论处。如果其他人员明知肇事者的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并且还积极地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则可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以窝藏、包庇罪对其定罪量刑。 (2)、如果指使行为发生在上述逃逸的第二种情形中,根据上面分析,尽管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不应该存在共同犯罪的问题,但是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行相适应原则,应该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而不应该认定为遗弃罪的共犯。在此意义上的共犯是一种过失的共犯,应但承认和补充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这种过失的共同犯罪是经常可以预见的,需要在理论上肯定过失共同犯罪的理论价值。因为这种情形下的逃逸,指使人和肇事者都具有逃逸的共同故意,且实施了逃逸行为,造成了危害结果,危害结果与危害行为之间具备了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故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3)如果指使行为发生在上述逃逸的第三种情形中,则应该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的共犯论处。因为,在第三种逃逸中,指使人和肇事者已不仅是简单的逃避法律追究,而是以积极的行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隐藏或遗弃,从而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或者重伤,主观上具有杀人或者伤害的直接故意,对此,应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认定指使人与行为人为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的共犯。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对于交通肇事中的逃逸行为,并不能从表面现象简单地一概而论,应分别不同情形,并结合《刑法》的相关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应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而应体现出法律应有的严肃和立法精神,做到不枉不纵。
2010-11-06 20:52:28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
核心内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一个主客观相一致的行为,因此认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必须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把握。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详细介绍。
交通肇事知识
人浏览
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认定
1、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
交通事故
次播放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一个主客观相一致的行为,即行为人除了必须具有逃逸的客观外在行为方式,同时还必须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
交通肇事逃逸
人浏览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认定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认定
要准确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就必须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准确把握主观故意的时段性。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人的心理状态时刻发生着变化,其行为也变得复杂多
交通肇事罪
人浏览
交通事故致死并逃逸,负事故主要责任的,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肇事逃逸自首算逃逸吗
肇事逃逸自首算逃逸吗
肇事逃逸后自首不影响逃逸情节的成立。驾驶员逃逸行为仅仅是其行为的表象或其表现形式,在其背后的行为实质是不履行保护现场、进
刑事辩护
人浏览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的规定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的规定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下面为你整理
刑法
人浏览
对事故车辆进行扣留进行检验和鉴定,具体法律依据如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的事故车辆除检验、鉴定外,不得使用。检验、鉴定完成后五日内通知当事人领取事故车辆和机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一般可以不认为逃逸。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按照我国《刑法》第133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结合司法实务,我们可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本人在国外,身份证到期怎么更换?
本人在国外,身份证到期怎么更换?
本人在国外,身份证到期可以委托家人代办。委托家人代办存在限制条件,各省市规定不一样,可以咨询当地公安机关。已申领过二代证及指纹信息录入的,在外期间居民身份证丢失
刑法
人浏览
首先需要结合具体案情来综合认定;其次是肇事逃逸是逃避法律追究来逃离现场的行为。详情致电联系吧。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网络上赌博的属于什么罪
网络上赌博的属于什么罪
当事人在网络上赌博,数额较大的行为属于赌博罪,其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刑法
人浏览
应该认定为逃逸。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要看案件具体情况判断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造谣诽谤罪罚款多少钱
造谣诽谤罪罚款多少钱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没有造谣诽谤罪,只有诽谤罪。构成诽谤罪是不会被罚款的,而是应当承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责任。
刑法
人浏览
非法制造危险物质罪既遂的量刑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则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单位犯罪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羁押时间超过刑期是否有赔偿
羁押时间超过刑期是否有赔偿
羁押时间超过刑期是有赔偿的。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法律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
刑法
人浏览
报警有用。如在远离城市和人烟路途上,车辆出现故障无法行驶等等,根本解决不了也无其他方法解决,又如老人出行意识障碍迷路、残疾人身体或专用车辆远途分出现问题、故障,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刑事拘留37天后无罪释放可以要求赔偿吗
刑事拘留37天后无罪释放可以要求赔偿吗
刑事拘留37天后无罪释放不可以要求赔偿。法律规定,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的可以
刑法
人浏览
财务变票属于违法行为,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伪造、变造金融票证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刑罚的轻重取决于情节的严重程度。若情节严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电动车醉驾拘留多少天
电动车醉驾拘留多少天
电动车醉驾拘留不超过三十七天,前提是电动车属于机动车。此时行为人构成危险驾驶罪,会被依法判处拘役,并处罚金。如果经过鉴定电动车是非机动车的,一般会进行罚款处罚,
刑法
人浏览
你好,是什么时候开走的,现在还能联系上对方吗?
全部8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买了被偷的车子处理方式如下:1、如果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盗窃车辆,那么购买行为本身是无罪的,但因为是盗窃所得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所以购买者不能取得汽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具体情况怎么样哪个派出所
全部8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