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保护 > 知名商品保护 > 浙江检验检疫局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纪实

浙江检验检疫局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纪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5-12 23:17:43 人浏览

导读:

又是年终岁末时,也是浙江“临安山核桃”新鲜上市时。每年这时,“临安山核桃”都因其让人难以抗拒的香甜美味,而理所当然地坐上了炒货市场的第一把交椅。其实,浙江省一年四季都有着让人爱不释手的名特优产品:西湖莼菜、临安天目笋干、仙居杨梅、绍兴腐乳、临海蜜橘

  又是年终岁末时,也是浙江“临安山核桃”新鲜上市时。每年这时,“临安山核桃”都因其让人难以抗拒的香甜美味,而理所当然地坐上了炒货市场的第一把交椅。

  其实,浙江省一年四季都有着让人爱不释手的名特优产品:西湖莼菜、临安天目笋干、仙居杨梅、绍兴腐乳、临海蜜橘、洞头羊栖菜、嵊泗贻贝……这些产品都因保持了特定产地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在质量、声誉上都有其过人之处,而成为与同类产品竞争中荣宠不衰的宠儿。这背后浸润着浙江检验检疫人辛勤的汗水。据统计,该局自2002年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以来,至今先后成功帮扶申报了“磐安香菇”、“南湖菱”、“杭州丝绸”等67个产品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浙江名特优产品长盛不衰,促进外贸出口和地方经济发展,以及为地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跑”出标志

  2011年9月23日,2011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女装展览会开幕式在杭州萧山隆重举行。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副巡视员裴晓颖莅临参加了本次开幕式,并带来了一个特殊的使命:宣读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杭州丝绸”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公告,并向杭州市政府授牌。这是继“西湖龙井”后,浙江又一名优特产品喜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这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都是用脚跑出来的”,浙江局通关业务处处长梁升这样告诉记者,“因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申请从确定申报机构,走访调研,确定申报范围和保护品种,编写申报材料,到浙江局初审,再报国家质检总局专家审查,往往整个过程历时需1年多时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成功申请背后是一双磨破了的鞋。浙江检验检疫人用自己的双脚为浙江名品贴上了“标志”。

  细细数来,浙江局自2002年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以来,至今已先后成功申报了67个产品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分布在浙江省的10个地区,基本实现全省(宁波除外)覆盖。从产品分类来看,既有初级农产品,如金华佛手,也有高级手工制品,如湖笔;既有鲜活水产品,如千岛湖鱼,也有特色腌制品,如斜桥榨菜;既有新鲜水果,如玉环柚,也有炒制茶叶,如开化龙顶茶。这些产品贴上“标志”之后,在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浙江省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

  “管”出品牌

  “产品放心,卖得又快”,2011年浙江农业博览会上,临安山核桃摊位前一位买主告诉记者,在20多家山核桃供应商里,她之所以选择杭州临安林佳绿色食品公司,就因为他们的产品有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准,更是一种知识产权,是推动土特产走向世界市场的重要工具。”浙江局通关业务处处长梁升这样告诉记者,“品牌需要保护,地理标志保护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管理和使用者要保证使用地理标志产品的特色和质量,切忌‘贪多求快’。”

  浙江局自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后续监管,加大保护力度。全面实施分类管理、产品风险分级及分档检测的“三三制”监管模式,科学筑牢“源头备案、过程监管、抽查验证”三道防线,在规定动作外,又多穿了件“防护服”,保证了地理标志产品独特的品质和风味。该局每年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对地理标志产品实施监督检查。2011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重点对土特产商行、名优特产品批发经营店和名茶市场就在售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行了专项执法稽查。规范了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外包装及说明书印制、库存管理、发放使用记录及宣传广告词等的使用。有效维护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价值。

  “开化龙顶茶”的生产地开化县池淮镇滩头村,全村700多人,拥有茶园面积2300多亩,村民的收入85%来自茶叶,自2003年该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后,品牌得到提升,销售量增长迅猛,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该村产值从2003年前的300万元左右,增加到2009年的1000多万元,人均茶叶收入达6300元。

  “联”出产业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从前期申请到后期监管是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某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浙江局思路清晰,态度明确。确立“逐步从数量到质量转变”的工作重心,做到“两个依靠”——一是依靠地方政府,二是依靠专业合作组织。

  通过检地合作,建立依托地方政府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监管机制,对地理标志产品实施联合管理。加强与合作社、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建立长效工作联系机制,定期通报相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国内外技术规范标准、质量分析和有关风险预警信息,推动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农产品出口产业覆盖地域广、涉及农户多等特点,紧密依靠行业协会发挥纽带作用,不断整合市场各种资源,为企业、农民提供服务信息,将区域内分散的农户统一起来,形成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

  2011年,浙江局更是响应总局继续探索示范区建设经验和引领效应的号召,率先在嘉兴粽子、衢州柑、杭州丝绸等3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产地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的试点工作。

  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与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企业的主体责任作用、监管部门依法监管作用,完善示范区内部运行机制,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品牌+市场”五位一体的示范区发展模式,逐步走出一条以“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化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一套地理标志保护管理体系。(黄红蕾、黄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