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证券法 > 基金知识 > 开放式基金 > 开放式基金发展

开放式基金发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4-23 13:56:37 人浏览

导读:

当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之后,生财、聚财之道也变得更加文明、守序了。人民不仅创造了资本市场,让所有的产业经济在资本里交融聚会,还发明了一种更加新型的以专业管理、集合投资、分散风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特征的理财工具--投资基金,并且很快让它风靡全球,蓬

  当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之后,生财、聚财之道也变得更加文明、守序了。人民不仅创造了资本市场,让所有的产业经济在资本里交融聚会,还发明了一种更加新型的以专业管理、集合投资、分散风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特征的理财工具--投资基金,并且很快让它风靡全球,蓬勃发展。

  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了解海外是为了以他山之石而去攻玉。一百多年的基金历史,跌宕起伏,但其蓬勃发展是不争的事实。让我们走近历史,去倾听来自异国他乡的财富之门洞开的声音;让我们也去审视迈向这扇财富之门的年轻的脚步。为此,联合金银特推出专稿:《开放式基金发展史》,分别对英国、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基金发展历史进行分析研究,以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开放式基金。

  从基金发展的历史来看,开放式基金大体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

  ●产生阶段。自1868年第一家公众投资基金外国和殖民地信托(the Foreign and Colonial Government Trust)在英国成立到1924年美国波士顿成立世界上第一只公司型开放式基金--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为止;

  ●初级发展阶段。从1924年至1940年美国《投资公司法》的颁布;

  ●稳步成长阶段。1940年到20世纪80年代;

  ●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球基金得到迅速的发展。

  开放式基金的起源--基金在英国(一)

  从开放式基金最早的起源史来看,基金产生于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1774年和1776年间,荷兰人亚伯尔许· 冯和淮特维希分别创设了量子基金(Quantity Fund)和偏好和谨慎基金(Favorable and cautious Fund)--这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基金。

  19世纪的欧洲,一些达官贵人为了保管私人财产,专门聘请理财有方的律师及会计师管理运用他们的财产,只支付少量的管理费用。荷兰国王威廉一世于1822年创立了第一个私人基金,主要投资于市场上的有价证券,并从事欧洲和美洲之间的商品货币投资事业。被世人公认为早期的证券投资信托基金。作为社会化的理财工具,基金真正起源于英国。

  英国是现代投资基金的发源地。18世纪中期,英国在发生了第一次产业革命后,凭借发展工业和对外扩张积累了大量财富,使得国内利率不断下降,资金向外寻求增值的出路。但在那个年代,基金还相当不普及,投资人本身极度欠缺国际领域的投资知识,对国际投资环境没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并且人生地不熟,语言不相通,严重阻止了与当地的交流,无力自己进行管理。结果,一些投机欺诈分子利用他们急于向外投资的热情,设立了大量的股份公司,鼓励投资者高价购买他们的股票,然后宣布公司破产,携款逃之夭夭。大批的投资人吃亏上当,为此倾家荡产,追悔莫及。但这也酝酿了基金业一场新的变革。投资人经过惨痛教训后,便萌发了集合众多投资人的资金,委托专人投资和管理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英国的支持,出面组织投资公司,委托专门知识的理财能手代为投资,并分散风险,让中小投资人能和大型投资人一样享受国际投资的丰厚报酬,同时委托律师签订文字契约以确保投资的安全与增值。这种集合众人资金委托专家经营的投资方式,很快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响应。这样,早期的投资信托公司便产生了。1868年,世界上第一个投资信托外国和殖民地信托(the Foreign and Colonial Government Trust)在英国诞生,是第一个专门为小额投资人取得规模经济的投资目的而进行的集资。以分散投资于国外殖民地的公司债券为主,总额达48万英镑,信托期限为24年,投资人每年达7%以上的回报率比英国债券当时的3.3%年利率要高出一倍多。这种基金跟股票类似,不能退股,也不能单位兑换,权益仅限于分红和派息。其操作方式类似于现代的封闭式契约型基金,通过契约约束各当事人的关系,委托代理人运用和管理基金资产并实行固定利率制。因此,契约型基金是最早的一种基金,比公司型基金的发展要早。同时,这只基金的一些特征还体现了现代共同基金的特点,如3%的销售费用以及25个基点的管理费用等。

  开放式基金的开放式基金的起源--基金在英国(二)

  投资基金的全盛时期是在1868年之后。苏格兰人--富来明,被认为是投资信托的先驱。他经过实地的考察后,认为美国铁路建设急需大量的资金,于是,1873年在投资基金的发祥地--丹地市,第一家专业管理基金的组织苏格兰美洲信托成立。19世纪后期的英国法律为集合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到1875年,已经有18个与海外和殖民地信托类似的信托产生,信托实收资本总额超过650万英镑。这些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投资信托与封闭式基金类似,总体上注重为投资人创造收入。1879年《英国股份有限公司法》发布,从此投资基金从契约型进入股份有限公司专业管理时代,这也是基金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飞跃。这种公司型基金取消了一些条款,比如对投资人支付实现确定股利等。投资证券及各类金融产品是它最大也是唯一的经营活动。其运作体制有一些企业化的味道,信托的意义已不复存在。

  从1870年起的60年时间内,英国共有200多个投资基金公司在全国各地成立。 1931年,英国出现了世界第一只以净资产值向投资人买回基金单位的投资基金,它成为现代投资信托基金的里程碑。

  1943年,英国成立了海外信托契约组织,该基金除规定基金公司以净资产价值赎回基金单位外,还在信托契约中明确了灵活的投资组合方式,标志着英国现代证券投资基金的开端。

  开放式基金的起源--基金在英国(三)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英国投资基金最为发达的阶段。英国的投资基金一直是以契约型封闭式为主。20世纪60年代后,开放式基金的总资产规模稳步增长,20世纪80年代更以高于25%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远远高于封闭式基金的增长速度,1984年后开放式基金的规模已经高于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在1965年市值是开放式基金的6倍,而在1987年只有开放式基金的40%。

  英国的封闭式基金一般以投资信托公司股份的形式向公众募资,而开放式基金一般以单位信托基金的形式存在,由大的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集团等管理。单位信托基金的普及性和管理资产总量,超过了投资信托公司。在1987年管理开放式基金的机构共有161家,但其中最大的20家机构管理着2/3的基金。截至1997年底,英国有单位信托基金管理公司154个,管理单位信托基金近1600个,管理资产超过1500亿英镑;而投资信托公司有570多个,管理资产580亿英镑。到2002年3月,英国大约有1980只单位信托基金,由150家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约2400亿英镑。截至2003年6月英国投资基金资产总值达2150亿英镑,基金管理公司130家。

  英国投资基金业隶属于资产管理业,规范英国投资基金业的法律主要是1986年《金融服务法》,1997年《开放式投资公司法》以及2001年生效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

  英国的投资人更倾向于投资股票基金,1999年年底股票基金的资产价值占英国基金的84%左右,债券基金占85左右,余下的为混合型基金或平衡型基金。英国货币市场基金的资产几乎可以不计,管理的资产不到总额的1%,英国投资者把共同基金主要视为长期的投资工具。英国股票基金发达而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偏小,主要是因为英国银行和住房互助协会对小额储蓄存款利息不限制,证券市场交易活跃,故很少有投资者将资金停泊于货币市场基金,这种情况与美国大相径庭,亦与其他欧洲国家显著不同。

  虽然英国投资人对开放式基金的赎回量每年都在迅速地增加,但认购的速度增加的更快,其结果便是每年开放式基金的净投资额迅速增加。从中可以看出,英国的开放式基金出现的较为迟缓,但一经出现,其发展也较为迅速,远远超过了庞大的封闭式基金的规模,并且这种趋势随着开放式基金的发展,每年还在加大。新大陆之梦--基金在美国(一)

  投资基金起源于英国,在20世纪20年代传入美国后,得到极大的发展和普及。近在1980年,仅有1/16的家庭投资于共同基金,时至今日,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3,我们已经从一个由储户构成的国家演变成一个由投资人构成的国家。今天,美国的投资基金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资产量和最完备的管理系统,号称基金的王国。

  通过对美国共同基金历史的回顾,我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共同基金业为何按现在的模式进行构造。这一历史部分发生在20世纪并跨越几个明显的时期:

  ●开始阶段,包括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至20世纪20年代初;

  ●20年代的繁荣时期,亦是遍布弊端陋习的时期,在1929年大危机时达到顶点;

  ●大萧条时期,在此阶段发展并通过了适合的法律,包括1940 年的《投资公司法》;

  ●缓慢而稳定增长的时期,从1940年到70年代后期;

  ●爆炸式发展时期,20世纪80及90年代。

[page]

  1、开始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空前繁荣,国民收入急剧增长,国内外投资活动异常活跃,同时经济活动也日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投资信托制度便引入美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了一些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投资信托类似的投资工具。1889年成立恶毒纽约股票信托、1893年成立的波士顿个人财产信托以及1904年成立的铁路和电灯证券公司。而诸如此类各种投资信托所代表的美国人的投资比例是微小的,在美国家庭金融资产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远不到1%。

  新大陆之梦--基金在美国(二)

  2、喧嚣的20世纪20年代和大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地位战争摧毁了欧洲大部分工业基础,并为美国工业奇迹般地扩展进入这一新市场提供了契机。在20年代,美国人的收入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而且更有富余的部分用于投资。对基金业同样重要的是,战争期间,美国向国人出售自由债券,且其中一些面额小到50美元,这使得2000万美国人学会了投资。20年代的牛市吸引很多的美国人直接投资于普通股票。但投资信托的优越性也吸引了很多的投资者。

  信托投资的具体组织类型随信托类型而变化。20年代投资信托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最流行的是类似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投资信托,或我们目前所称的封闭式基金。1921年4月,美国出现了第一个投资基金组织美国国际证券信托,该基金的运作与此前的英国基金基本雷同,亦为封闭式基金,即基金发行在外的受益凭证数量固定不变,投资人只能在市场上进行受益凭证的交易,其价格由供求关系调节。从1924年开始至1929年的5年中,建立了56个封闭式投资信托。在大危机发生时,89个公开发售封闭式投资信托向公众披露其所持有的资产价值总额约为30亿美元。

  另一类20年代首次出现的主要的投资公司类型是开放式基金。有时也被称为波士顿型投资信托。虽然在20年代之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开放式投资信托,但是这些信托并未公开发行。例如,1907年设立的亚历山大基金已开始作为小范围朋友圈内投资的一种选择--尽管这种基金最终公开发行。亚历山大基金是一种开放式基金,因为其章程规定基金的购买者可以在任何时候要求基金发行人赎回其所购基金,并按照当日的单位净值得到现金。

  新大陆之梦--基金在美国(三)

  1924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只首次在设立时就向公众出售的开放式基金--马萨诸塞投资信托(Massachusetts Investment Trust, MIT)。第一年内,这个基金吸引了200名投资者,32000份单位信托共价值39。2万美元。MIT在今天也应该被称为大市值股票基金。它是从投资于19只蓝筹股、14只铁路股、10只公共事业股和2只保险公司股开始的,并把销售费用有效地控制在5%的水平上。它最初的资产规模只有5万美元,是由哈佛大学200名教授出资组成的宗旨是为投资人提供专业化投资管理,其管理机构是马萨诸塞金融服务公司。这一基金发展到今天,资产已经超过10亿美元,有85000多个投资人。开放式基金作为新生事物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诞生了。它的诞生必将给基金业的发展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在此,我们要纪念开放式基金的塑造者:爱德华。莱夫勒。曾是一名证券销售商时,他就对小投资者所遭受的待遇感到不满,认为理想的投资工具应该具有专业化的管理,能够降低风险的组合投资,在需求的时候变现的特征。莱夫勒花了三年的时间宣传他的开放式基金理念。1936年,在参加证券交易委员会听证会时,继续表明其对个人投资者利益的关注,这一关注对共同基金行业的形成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虽然继MIT之后,其他开放式基金纷纷效仿,但是,在但是开放式基金远不如封闭式基金盛行,到1929年,仅有19只开放式基金,其总资产仅为1。4亿美元。

  新大陆之梦--基金在美国(四)

  美国股市在19世纪20年代持续繁荣了8年后,由于有关法律不完备,因此,随着2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和1929年10月全球股市的崩溃,空头市场连续了4年多,从1929年年末到1930年年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34%。封闭式基金资产净值下跌了72%。结果封闭式基金成了投资者的毒药--整个30年代没有推出一个新的封闭式基金。

  股市的崩溃也同样降低了开放式基金的市值,但它也展现了其优势。可以随时赎回,不能过度借款,保持交好的投资组合流动性等,由于这些原因,开放式基金较封闭式基金的情况要好得多。例如,在1929年9月到1932年7月,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降了89%相比,MIT市值下降了83%,同期MIT赢得了新投资者和新资金的进入。

  使众多投资者造成创伤的1929年的大崩溃对羽翼尚未丰满的共同基金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大崩溃暴露出喧嚣的20年代思维方式造就的封闭式结构的缺陷,而特别展现出开放式结构的基本价值。

  新大陆之梦--基金在美国(五)3、20世纪30年代,萧条和调整的年代

  1932年,美国全体选民选举富兰克林。罗斯福为总统,赞成其所承诺的通过更加基金的管理方法代替共和党自由放任的基金政策。经过7年的调整,联邦繁荣努力制定一些保护措施,遏止由于10年放任期间造成金融服务领域产生诸多问题的行为。伴随着对此行业的立法活动,国会通过了四个影响共同基金行业的主要法律。

  ●1933年美国公布了《证券法》,涵盖了较共同基金更为广阔的领域。建立了任何公开发行证券的规则。

  ●1934年美国公布了《证券交易法》,提出了公开交易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则。建立了销售机构和过户代理人必须遵守的规则。过户代理人必须在相应的管理机构注册登记。

  ●1940年美国公布了《投资公司法》。详细规范了投资基金的组成及管理的要件,特别关注实践中发生的对国家公共利益和投资人造成的不利影响等8个问题。为投资者提供了完整的法律保护,从而奠定了投资基金健全发展的法律基础。

  ●1940年美国公布了《投资顾问法》。要求:任何给共同基金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的组织必须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还对投资顾问和基金公司所签合约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当1934年《税法》颁布时,共同基金行业获得了重要的税收减让。《税法》确立共同基金投资公司--这是官方提及基金行业十,第一次使用共同这一术语--在满足规定的条件要求时,可以不向联邦支付收入所得税。因此,较封闭式基金而言,开放式基金具有了明显的优势,从而促进其日趋流行。1929年封闭式基金在大约30亿美元基金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超过95%。到1940年,封闭式基金所占份额下降到57%。1943年,开放式基金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封闭式基金,并且开放式基金相对分额从此之后一直增长。

  在此时期,共同基金行业更加呈现出现代的基金形态。在此期间或在1932年之后设立的基金已经具有了我们现在称之为开放式基金的属性:可随时赎回,不使用融资杠杆经营,仅发行不同份额等。

[page]

  新大陆之梦--基金在美国(六)

  4、缓慢但稳步增长的年代: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在随后的40年中,美国基金行业缓慢但稳步增长。基金持有的有价证券价值的增加和投资者购买的增加,使基金公司管理资产年增长率13%。新基金同样稳步增加。从1940年的68只增加到1951年的103只,在增加到1967年的204只;但到1980年,基金总数仍未达到500只。1970年时,美国已有投资基金361个,总资产近500亿美元,投资者逾千万人。

  进入50年代,投资基金逐步从储蓄保值型走向增长型,人们开始重视对各类成长型股票进行投资。到1965年有50%的投资基金是以股票作为投资对象的基金,促进了美国股市的繁荣。1940年到1970年期间,相对于银行储蓄,共同基金几乎没有增长,1978年,共同基金总资产大约为550亿美元,而当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3亿美元。

  到1960年,共同基金的增长使得国会对基金行业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1962年、1963年和1966年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及委托调查的三份报告,关注基金份额持有人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存在的潜在利益冲突。这些报告敦促国会起草1970年修订案,对1940年《投资公司法》进行修订,以调整对共同基金的管理特别是增加对国家对基金分额持有人的保护,防止基金公司收取超额管理费。有关的70条修订条款对鼓励人们对托子顾问的超额收费提起诉讼起到了作用。

  新大陆之梦--基金在美国(七)

  进入70年代后,大部分投资基金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封闭型基金不断萎缩。随着货币市场的发展,出现了一种短期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MMF)。它使投资基金从长期投资为主的长期型转向长短期并重的均衡型。投资基金正跨入银行业务领域,从而打破了银行与证券的分工壁垒。同时,开放式基金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它的产品和服务趋于多样化,其局面和规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早1970年以前,大多数开放式基金是股票基金,仅在组合中包括一部分的债券。到了1972年,已经出现了46只债券和收入个人基金,1992年更进一步达到了1629只。同时,退休投资工具的变革对开放式基金的发展也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1974年,退休帐户出现。1976年第一只免税债券基金出现,1978年,401(K)退休计划和自雇者个人退休计划出现,这些工具极大地促进了对开放式基金的需要。相应的,其服务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投资者开始享受到更多的不同的服务:24小时电话服务,计算机化的帐户信息,经常性的股东信件等。这些也预示着开放式基金的又一个黄金的飞速发展阶段的即将来临。

  新大陆之梦--基金在美国(八)

  5、现代基金业的起飞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爆发性增长

  进入80年代后,美国国内利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经济的增长和股市的兴旺亦使投资基金得以快速发展。尤其在80年代中后期,股票市场长期平均收益高于银行存款和债券利率的优势逐渐显出,投资基金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使得投资全球化的概念主导了美国投资基金的发展,同时克林顿执政时期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股市空前高涨,股票基金也得以迅速膨胀。目前,美国的共同基金的资产总量已高达7万亿美元,有大约4000万持有者,有50%的家庭投资于基金,基金资产占所有家庭资产的40%左右。

  20世纪70年代,投资者开始涌入共同基金市场。1974年至1982年间,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所持有的资产奇迹般地增加了两位数,从不到20亿美元增加到2000多亿美元。1982年,共同基金资产的3/4是货币市场基金。这一年,国会颁布法律厂取消了对银行的限制,允许银行向投资者提供一种所支付的利息与共同基金类似的储蓄帐户。此举虽然减缓了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向共同基金,但几乎没有已经投向共同基金的资金倒流回银行。投资者已经常识了共同投资基金,并喜欢上了它。

  新大陆之梦--基金在美国(九)

  短暂的货币市场的繁荣对将投资者带到共同基金的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20实际70年代持续的熊市造成了共同基金业资产的萎缩。持有人帐户数目也从1971年的近1100万下降到了1978年的850万。从1979年开始,货币市场基金的迅速增长推动了持有人帐户增加,在1983年总数已逾2100万。随后,当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增长放慢时,80年代的牛市使得长期基金再次具有吸引力,出现了普遍的恢复性增长。自1980年以来,总资产、每种基金资产、基金数量和持有人帐户数量等均呈现出两位数的复合年增长率。新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投资者重新调整其投资组合,把一些投资于其他工具的资金转入投资共同基金。

  1981年《税收改革法》允许每一个美国人用其收入所得建立一个个人退休帐户,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允许将税前收入作为年度缴款资金话如该帐户。个人退休帐户使得大量资金进入共同基金。这种强大的现金流持续数年一直延续到1986年。1999年末,退休储蓄占共同基金资产的38%,个人退休帐户和雇主发起的缴费确定型计划各占一半。

  新大陆之梦--基金在美国(十)

  在80年代和90年代,出现了一些新的销售渠道,作为传统分销渠道的重要补充。包括:共同基金潮湿、打包一揽子销售计划、理财顾问、银行销售渠道和最近的网上销售等。20世纪70年代后期之前,购买共同基金份额的投资者购买的是共同基金专业化的管理,以求得投资收入和资本的增值,仅此而已。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竞争驱使共同基金管理公司将其为顾客所提供的单纯服务转向多方位的产品,以尽可能满足不同类型投资目的的投资者的需求。共同基金类别从1970年的5类增加到2000年的33类。同时基金管理公司还大量使用广告和品牌等市场营销手段。共同基金产品发展的结果,巩固了共同基金在美国金融服务领域的地位,1980年,20个美国人中仅有1人持有共同基金;而到2000年,不到3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持有共同基金。

[page]

  新大陆之梦--基金在美国(十一)

  6、共同基金目前发展状况

  目前,美国封闭式共同基金大约只有500余个,多为债券基金和国家基金,而开放式基金的数目则高达5000余个,种类多种多样。

  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市场,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的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球共同基金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17。8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以8。9万亿的资产占据了全球共同基金市场50%的份额。

  美国的共同基金份额一直占据着世界的主导地位,2001年以前,美国共同基金的市场份额接近60%,而2001年的911事件直接导致了美国股市的下跌,从而使美国共同基金市场份额也有所萎缩。虽然经历三年的连续下降,美国共同基金市场份额仍然以50%的比例高居第一,目前这种下降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扭转。

  在共同基金刚兴起的年代,基金的发起人数量非常有限,并且他们一般都以公募基金作为主要业务,而到目前,共同基金行业的格局已经完全不同以往了:金融咨询公司、银行、保险公司、证券经纪商以及其他金融服务公司都开始涉足共同基金这一领域,共同基金也仅仅是他们为了满足投资者需求而提供的众多金融产品中的一种。

  新大陆之梦--基金在美国(十二)

  从2005年底的情况来看,将近六成的共同基金都由金融咨询公司所管理,而他们旗下的共同基金资产也达到总量的50%,其余的一半则分别由银行、保险公司、证券经纪公司以及海外发起人所控制。美国的共同基金业的低进入门槛造就了不断有新的发起人进入到行业中来,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使得整个行业一直处于相对激烈的竞争状态下,并不因为行业已经成视邙降低竞争,1985年当时排名前25的共同基金当中,仅仅只有16家在2005年依然处于前25的位置,美国基金业竞争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这种持续的激烈竞争使得个别优质的基金公司很难实现行业的垄断。根据Herfindahl-Hirschman指数的测度:美国基金业2005年的指数仅仅只有400,属于非常分散行业,趋近于自由竞争,市场份额的变化也显示了竞争的激烈,虽然排名前5基金的市场份额在这20年间几乎没有变化,但排名前10和25的基金市场份额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新大陆之梦--基金在美国(十三)

  投资者对持续高收益的追逐,使得基金业的资产都集中于那些能够长期保持超额业绩的基金公司,历史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以2005年为例,46%的资产集中于10年收益率排名前25%的基金族中,37%的资产集中于排名25%-50%的基金族中,也就是说,长期排名靠前50%的基金获得了3/4以上的资产。这一市场趋势也促进了基金追求长期业绩的良好竞争环境的逐步形成。

  在美国的基金产业中,个人投资者占共同基金资产的大部分份额,机构占的共同基金资产的比重较小。在2005年末,个人持有共同基金资产77968亿美元,占共同基金总资产的87.6%,机构持有11083亿美元的共同基金资产,占共同基金总资产的12.4%。个人和机构的比例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不变。就具体的各类基金而言,股票型、混合型以及债券基金个人和机构的比例一直很稳定,不过个人账户占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的比重出现明显的下降,由2000年的76.5%下降到2005年的69.33%,而机构账户占共同基金资产比重则明显上升。

  回顾美国基金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基金业总是适应资本市场和基金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地进步:

  ●基金组织形式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

  ●基金品种和投资目标由单一走向多样化;

  ●基金市场的投资主体由单一的居民转向与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并重;

  ●基金销售由直接转向依靠中介机构代理;基金的运做成本不断下降;等等。

  正是这种不断创新求变的精神,才能使美国的基金规模在全球独占鳌头,并促进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使美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的翘楚。

  亚细亚的荣光--基金在日本(一)

  在全世界共同基金管理人的眼里,日本是潜力最大的一个地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日本的国民收入储蓄率高达20%。而美国的国民收入储蓄率却不到4%。2000年,共同基金在日本的渗透程度非常低--基金资产约为5000亿美元,占个人金融资产的比例不到4%,而美国的基金资产占个人金融资产的比重为23%。如果日本的共同基金行业在吸收财产方面能够像美国那样成功的话,那么日本将会是基金行业的一个巨人。

  日本对证券投资基金设立方式的划分,并不用开放式与封闭式,而是以单位型与追加型区分的。单位型优点类似于封闭式基金,但是因为允许投资人赎回投资而又不完全等同于封闭式基金,追加型与开放式则是相当一致的。

  1951年,日本通过了《证券投资信托法》,共同基金行业开始起步。这项法案比准建立投资信托,其结构和英国的单位信托很相似,投资信托成立之前必须签定一份信托合同并事先规定一个期限。接下来的49年里法案经常被调整。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尽管各年份之间有所波动,但均是单位型基金占大部分,特别是在50年代初和80年代末的几十年里,单位型占决大部分。而在1952-1990年的近40年间,单位型基金净资产增长了508倍,年均递增13。56%,追加型基金的增长速度虽然也比较快,但总额却仅占不到26%。

  亚细亚的荣光--基金在日本(二)

  而90年代后期,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单位基金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到1994年仅占36。04%,追加型增长迅速,到1994年净资产总额超过单位型近2倍。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日本股市在50年代至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没有美国那样的剧烈震动,比较平稳,投资基金委托机构一次性设立基金后也不会有很强的增资冲动,投资人一般不会大量解约。到了80年代,以利率市场化和国际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自由化促使日本股市迅速膨胀,基金管理人为了避免像追加型基金那样的烦琐手续,即使想增加基金资金量,也主要是通过建立更多的新单位基金来实现,所以80年代末单位型基金所占份额上升到90%。进入90年代后,日本的泡沫经济开始破裂,股市暴跌,并且流动性程度加大,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与丑闻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金融中介机构的信任度大大下降,因此投资更加谨慎,表现在投资基金上也更加倾向于追加型,随时申购赎回。同时,基金管理人的营运水平也大大提高,金融电子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网络遍布的广泛性,使随时报价、计算、申购赎回的最家型基金管理所要求的技术问题不在成为这一类型基金扩展的障碍,于是追加型基金迅速膨胀,终于超过了单位型基金。

  日本的投资信托可以归为两大类:同时持有股票和债券的股票投资信托、只能持有债券及其他固定收益证券的债券投资信托。1999年年初,70%的信托资产由债券信托持有,但投资者对固定收益证券的偏好程度甚至比这个比例还高。当时所有的日本投资信托持有的证券里,仅有13%是股票--甚至于股票投资信托持有的固定收益证券超过了50%,这反映出日本投资者的极端保守性。

  亚细亚的荣光--基金在日本(三)

  1999年日本股市在经历了长达10年的糟糕表现后有恢复的迹象,股票投资,作为共同基金投资的动力,其对人本民众的吸引力超过了80年代泡沫基金崩溃之后的任何时期。日本还为公众提供税收优惠的退休储蓄计划,其类似于对美国共同基金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的401(K)计划。而在2000年和2001年,超过1万亿美元的10年期邮政储蓄存单到期,在当时储蓄存款利率不到1%的情况下,日本投资者也面临着将这部分资金在投资的需求。在面对巨大的日本投资市场潜力时,也要了解到,日本投资者在尝试理解有风险和不熟悉的事物方面具有不情愿的传统,这使得日本共同基金行业的普及程度如果要达到美国的水平需要5--20年的时间。

  目前,日本是世界上开放式基金投资行业最庞大的国家之一。纵观日本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历程,虽然仅仅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但成绩斐然,潜力相当的巨大。随着经理人运作业务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电子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其开放式基金将会有一个全新的发展前景。

[page]

  猛醒之睡狮--基金在中国(一)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爱财,更当治之有道。--孔子《论语》。

  莫道理财文化只是西风东渐,秉承古老东方理财文化,基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投资理财方式没,以其制度的优越性,以其诚信的内涵,必将与各种理财方式一起,成为国民制服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投资基金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中出现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规模较小、经验缺乏和先天不足的特点。为了发展我国的投资基金市场,规范投资基金的管理和运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我们必须对投资基金市场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借鉴国外投资基金发展的成功经验,按国际惯例建设我国的投资基金发展模式,使其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和壮大。

  1、 萌芽与起步阶段

  中国基金业真正起步于20世纪的90年代,在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纷纷出台的前提下,中国基金业千呼万唤,终于走到了前台。

  1991年8月,珠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发起成立珠信基金,规模达6930万元人民币,这是我国设立最早的国内基金。同年10月,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山风险投资基金分别经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批准设立,规模分别达1000万人民币和8000万人民币。但投资基金这一概念从观念和实践引入我国则应追溯带1987年,当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首开中国基金投资业务之先河,与国外一些机构合作推出了面向海外投资人的国家基金,它标志着中国投资基金业务开始出现。1989拈月,第一只中国概念基金即香港新鸿信托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新鸿基中华基金成立,之后,一批海外基金纷纷设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投资基金业的起步和发展。

  猛醒之睡狮--基金在中国(二)2、迅猛发展阶段

  1992年,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异常迅猛,当年有各级人行批准的37家投资基金出台,规模共计22亿美元。同年6月,我国第一家公司型封闭式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同年10月8日,国内首家被正式批准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深圳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到1993年,各地大大小小的基金约有70家左右,面值达40亿元人民币。已经设立的基金纷纷进入二级市场开始流通。这一时期是我国基金发展的初期阶段。1993年6月,9家中方金融机构及美国波士顿太平洋技术投资基金在上海建立上海太平洋技术投资基金,这是第一个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的中国基金,规模为2000万美元。10月建业、金龙和宝鼎三家面向教育界的基金批准设立。1993年8月,淄博基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以此为标志,我国基金进入了公开上市交易的阶段。90年代初期,我国投资基金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资金规模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政策的出台到中外合资基金的出现,再到基金的上市交易,我国的投资基金走了一段迅速发展的道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猛醒之睡狮--基金在中国(三)

  3、调整与规范阶段

  由于我国的基金从一开始就发展势头迅猛,其设立和运作的随意性较强,存在发展与管理脱节的状况,调整与规范我国基金业成为金融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

  1993年5月19日,人民银行总行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省级分行立即制止不规范发行投资基金和信托受益债券的做法。通知下达后,各级人民银行认真执行,未再批设任何基金,把经历放在已经设立的基金的规范化和已批基金的发行工作上。

  同时,基金交易市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94年3月7日,沈阳证券交易中心和上交所联网试运行;3月14日,南方证交中心同时和沪、深证交所联网。1996年11月29日,建业、金龙和宝鼎基金在上交所上市。全国各地一些证交中心和深沪证交所的联网使一些原来局限在当地的基金通过深沪证券交易所网络进入全国性市场。不难看出,全国性的交易市场开始形成,伴随其市场表现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认识和熟悉,开拓了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道路。

  猛醒之睡狮--基金在中国(四)

  在新基金出现以前,全国各地共设立基金75只,基金类凭证47个总募集规模73亿。在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25个,占两交易所上市品种的3%。基金市值达100亿元。25家基金中规模逾2亿元的7只,1-2亿的7只,1亿以下的11只此外,还有38个基金在全国各地证交中心挂牌,其中天津9个,南方10个,武汉12个,大连7个。

  1994年7月底,证监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就推出股市新政策,提出发展我国的共同投资基金,培育机构投资人,试办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吸引国外基金投资国内A股市场,基金业基金与海外证券基金业联络、商洽,设计和申报了一批中外合资基金的方案。截止到1996年,我国申请待批的各类基金已经达数百家,但由于法律的滞后,基金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止的状态。

  1998年3月23,开元、金泰两只证券投资基金公开发行上市,这使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1998年我国共成立了第一批5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基金金泰、基金兴华、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阳。

  猛醒之睡狮--基金在中国(五)

  4、稳步发展阶段

  到2001,我国已由基金管理公司14家,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34只。2001年9月,经管理层批准,由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国第一支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华安创新,我国基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02年,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出现了超常规式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2年底,开放式基金已猛增到17只。2003年10月28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与实施,是中国基金业和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基金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基金发展的历史起源于1992年,规范的基金起源于1998年3月。尽管我国规范基金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在这9年中,基金也经历了多次的起伏跌宕,既经历了1999年5·19行情、2001年6月上证指数2245的高点,也经历了2005年7月上证指数998的低点,还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喜悦。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2001年6月上证指数处于2245点附近入市的投资者,随着指数下跌到2002年1月25日的1451点,其持有的基金资产净值也下跌了19.18%。再考虑到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因素,有相当一批投资者的损失超过40%。2002年1月已成立的33只封闭式基金到2004年1月初才基本恢复到前一轮下跌前的净值,期间经历了24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些投资者的本金到2006年下半年才得以恢复,期间经历了至少54个月的时间。我国基金发展的历史说明了股票型投资基金是长期理财的工具,而不是作为短期投机炒作的发财工具。

[page]

  猛醒之睡狮--基金在中国(六)

  自2000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长期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促使证券基金行业迅速发展。仅以2005年为例,GDP增长率达到9。9%,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只有1。8%左右,保持了较低的水平。2005年整个中国宏观金融环境呈现了宽货币、紧信贷的局面,市场资金非常宽裕,致使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降,债券市场异常火爆。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铺开、权证的发行、《证券法》与《公司法》的修改、对证券公司进行的大规模整治与救助等,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的改革在2005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债券远期交易的推出、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推行等,标志着中国债券市场2005年在创新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2005年中国基金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年末资产规模达到了4691。16亿元,同比增长44。5%;证券投资基金数量达到了218只,与2004年相比增加了57只,是历年来数量增加最多的一年。心计金对基金规模扩张的贡献最大。2005年基金资产规模增量中的71%可以归因为新基金的贡献,27。3%可以归因于资金的净流入,其余2。7%则来自基金表现的贡献。

  猛醒之睡狮--基金在中国(七)

  在开放式基金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封闭式基金的市场份额继续趋于缩小,其数量占基金总数的比例从2004年的33。54%下降到了24。77%。资产规模占基金行业的比例从2004年的24。96%下降到了17。52%。在开放式基金中,股票仍然是基金公司最为热衷的产品,其数量从2004年年底的60只增加到2005年年底的95只,成为数量增长最多的一年。2005年中国开放式基金的持有人户数达到了441。94万户,比2004年增长10。3%,机构持有资产的比例从2004年年底的38。81%上升到了2005年年底的47。22%。2005年我国又成立了8家新的基金管理公司,使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达到了53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数量占基金管理公司的比例上升到37。7%。2005年,受股市下跌的影响,从绝对回报来看,与股票市场表现关联度叫大的类型基金表现不佳,但从基准指数的比较来看以股票市场为主要战场的基金整体上战胜了基准指数,而以债券市场为主战场的基金则未能战胜基准,市场再次上演了强市不强,弱市不弱的一幕。封闭式基金二级市场整体表现则差强人意,交易量连续第三年大幅下降。

  猛醒之睡狮--基金在中国(八)

  2006年中国股市仍然牛劲冲天,基金业维持快速发展,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日趋成熟。5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278只基金2006年四季度取得了空前的大丰收,共实现净收益541.5亿元,同比增长119.79倍,环比增长2.41倍,创基金季度净收益之最。也正是主力机构的这种高收益,使得基金四季度的持股动向再度引起市场的关注,尤其是基金在四季度新增的67只股票,更能体现出基金新的投资价值观。自2006年6月至今,共有73只新股发行上市。新股的加盟,为证券市场补充了新鲜的血液,给牛市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在基金新增的67只股票中,2006年上市的新股就有17只,2007年上市的有4只,基金新进的次新股合计占新进股总数的31.34%。工商银行、广深铁路、中国人寿、招商轮船也得到基金的青睐,分别被6家、11家、3家基金持仓,对于新股来说,中小板的新股更是基金们集中建仓的对象,共有15只中小板股被基金新增持。

  四季度的基金仍将垂爱的眼光投向了2007年业绩有望继续大涨的个股,尤其是一批2006年度业绩增长预期相对确定的个股。统计显示,67只新增股目前平均每股收益为0.3818元,远远高于所有A股的平均业绩水平。(联合金银孙昭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