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权债务诉讼 > 法院强制执行 > 执行期间如何认定债务履行期限

执行期间如何认定债务履行期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29 19:11:55 人浏览

导读:

债务履行期限就是在一个规定的期限内,债务人依法履行自己的债务。债务履行并不要求债务人一次性履行完自己的债务,也可以分期履行。那么在法院执行期间,债务人的债务履行应该如何实行呢?接下来我们就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执行期间如何认定债务履行期限。

  债务履行期限就是在一个规定的期限内,债务人依法履行自己的债务。债务履行并不要求债务人一次性履行完自己的债务,也可以分期履行。那么在法院执行期间,债务人的债务履行应该如何实行呢?接下来我们就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执行期间如何认定债务履行期限

  一、执行期间如何认定债务履行期限

  1、债权人长期不进行催告,且债务人长期不履行债务的

  《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四项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履行。反推之,债权人也可以选择暂时不要求履行。所以,对当事人未约定债务履行期限之意思表示应予以必要的尊重,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2、债务人部分履行非分期债务,长期不履行剩余债务的

  《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四项规定,债务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但并未要求债务人一次性履行,债务人分次履行债务是允许的。因此,在未约定履行期时,债务人履行部分债务并不应导致诉讼时效的起算。

  3、债务人非经债权人催告而直接明确表示不履行债务的

  债务人经催告后明确拒绝履行债务与直接明确拒绝履行债务有相同的法律效果,都使得债权处于被侵害的状态。债务人非经催告明确拒绝履行债务,对债权的侵害更直接。举轻以明重,对直接明确拒绝履行债务的情形,则更应当起算诉讼时效,以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债务之日作为时效起算点。

  4、双方当事人对部分债权债务产生明确的实质性争议的

  应当认定此情形构成诉讼时效的起算事由,以双方当事人对部分债权债务产生明确的实质性争议之日作为时效起算点。

  二、债务履行期限

  履行期限,是债务人应当履行债务的期间,其起始应为合同生效之时或者之后。

  履行期限的确定,应依当事人的约定,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应当依照法律的明确规定或者法律规定的原则确立。在履行期限届满以前,债务人履行或者债权人要求履行而会使相对人失去的利益,称为期限利益。

  当债务人享有期限利益时,债务人可以抛弃期间利益而提前履行,但债权人不能要求债务人抛弃期限利益而提前受领,例如无偿保管合同。当期限利益既属于债权人又属于债务人时,当事人一方抛弃期限利益的,应该获得对方当事人的许可。

  三、债务人能否提前履行债务

  债务人是否可以提前履行要看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的行为是否有损于债权人的利益。原则上,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间履行债务。

  依照合同法的规定,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的履行。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债权人应当接受债务人的履行。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负担的,费用由债务人承担。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分享的关于执行期间如何认定债务履行期限的相关问题整理。综上所述,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前提是不侵犯债权人的礼遇,在法院执行期间,债务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合同。因此,在债务关系成立的时候,债务人要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债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