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仲裁 > 劳动仲裁程序 > 劳动者怎样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怎样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08 03:18:46 人浏览

导读:

作为劳动者,我们有权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工作单位对于劳动者的行为不理解,甚至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那么就应该承担一定的惩罚。接下来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学习一下这一篇文章。劳动者怎样申请劳动仲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为劳动者,我们有权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工作单位对于劳动者的行为不理解,甚至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那么就应该承担一定的惩罚。接下来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学习一下这一篇文章。劳动者怎样申请劳动仲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劳动者怎样申请劳动仲裁

  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六十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它正当理由超过上述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除外。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提交申诉书,并按照被诉人数提交副本。

  申诉书应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并应载明下列事项:

  1、职工当事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和工作单位;企业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

  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3、证据(人证、物证、书证、视听资料、鉴定材料、笔录等)或证人的姓名和住址。

  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或其他人代理参加仲裁活动。

  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三人以上(含三人)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劳动仲裁需要的材料

  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类,不同的人申请劳动仲裁需要的材料也不同:

  第一类、申请人是员工的,请提交下列材料:(1)劳动仲裁申请书(详细陈述申请事项事实理由,一式两份或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供);(2)申请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3)有委托代理人的,需当面签定并提交《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事项,同时提交受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如委托人的代理人是律师事务所派出的执业律师,应提供执业律师的证件复印件:如委托人的代理人是公民,应提供与委托人签订的不收费代理协议书,以及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资料;(4)被申请人工商注册信息资料;(5)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证明材料包括:劳动合同、暂住证、工作证、厂牌、工卡、工资表(单)、入职登记表、押金收据、以及被处罚凭证和被开除、除名、辞退、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通知或证书等。申请人提交证明材料时,应附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审核后退回原件;(6)《提交证据材料清单》一式两份;

  第二类、申请人属集体争议的,请提交如下材料:除提交第一类(1)至(6)项资料外,申请人需推荐3或5名员工代表,并提交员工代表名单以及全体员工签名表,其中属欠薪的集体争议案件,申请人还需提交用人单位拖欠员工工资的人员名单和拖欠余额表。

  第三类、申请人是用人单位的,请提交下列材料:(1)被申请人身份证明复印件;(2)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与第一类第(6)项要求相同);(3)《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4)《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5)有委托代理人的,需提交《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事项)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6)《提交证明材料清单》(一式两份)。

  三、裁决效力

  仲裁法规定一般经济纠纷的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即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几类特殊劳动争议外,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此可见,劳动争议的裁决一般不是终局的,法律规定仲裁这一程序,主要是考虑到这类纠纷的处理专业性较强,由一些熟悉这方面业务的人员来处理效果比较好,有利于快速、高效地解决纠纷,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法院的诉讼压力,节约了审判资源。

  通过学习了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这一篇文章,我们了解清楚了劳动者怎样申请劳动仲裁。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劳动者就应该提出劳动仲裁申请。交代清楚个人信息以及工作岗位的信息,并且提供相应的证据。感谢您的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