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工程纠纷 > 建筑工程法规政策 > 工程地方法规政策 > 沈阳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沈阳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1-23 21:22:30 人浏览

导读:

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9号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沈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沈阳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建

  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9号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沈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

  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

  《沈阳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由沈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通过,已经辽宁省第八届人民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批准,现予公布,自一九九七年六月十五日起旅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庄、集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村庄,集镇规划的制定和村庄、集镇规划区内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建设和房屋、村容镇貌、环境卫生的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村庄、集镇规划区,是指村庄、集镇建成区和因村庄、集镇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村庄、集镇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中划定。村庄、集镇规划区范围未划定或者未批准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补充划定和审批。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市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五条 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应当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村庄、集镇建设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的义务,有权对违反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制定

  第八条 村庄和集镇的建设必须编制规划,没有编制规划或者规划未经批准的,不得进行建设。

  第九条 村庄、集镇的规划,在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

  第十条 编制村庄、集镇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情况等,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各项建设。

  编制规划应当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原则;应当符合防洪、防沙、抗震、消防和治安等管理的要求,并制定相庆的预防措施。

  第十一条 编制村庄、集镇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区、县(市)域规划,农业区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各专业规划相协调。

  第十二条 编制村庄和集镇规划,一般分为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村庄、集镇规划的期限,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村庄和庥镇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 乡级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体系;

  (二) 村庄和庥镇的位置,规划区范围及其建设用地规模;

  (三) 村庄和集镇的性质、发展方向、人口发展规模;

  (四) 村庄和集镇相互间交通、供水、排水、供电、邮电等设施的总体安排;

  (五) 乡(镇)村企业、集贸市场等主要非农产业用地的分布;

  (六) 乡(镇)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及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page]

  (七) 防灾、环境保护等专业规划。

  第十四条 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 国家规定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二) 各项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及发展方向;

  (三) 交通、供水、排水、供电、邮电等公共设施安排;

  (四) 绿化、环境卫生、防灾等工程的安排;

  (五) 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环境建设要求;

  (六) 近期建设项目及重点建设地段和重点建筑的安排。

  第十五条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集镇建设规划须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区、县(市)人民政府批准。村庄建设规划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审核,报区、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六条 经批准的村庄和集镇规划,由乡级人民政府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或者变更。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乡级人民政府可以对村庄和集镇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对村庄和集镇总体规划及集镇建设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须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意;对村庄建设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分别报区、县(市)人民政府备案。涉及村庄、集镇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必须依照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

  第三章 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实施

  第十七条 村庄、集镇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村庄、集镇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十八条 村民建住宅应当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空闲地、山坡荒地。有条件的村庄和集镇提倡集资建楼房,推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第十九条 村民建住宅需要占用耕地的,按照下列审批程序办理。

  (一) 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建房申请;

  (二) 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乡级人民政府审核;

  (三)乡级人民政府按规划要求审核建房条件,提出具体选址方案,报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查;

  (四)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提出规划设施条件,并出具《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

  (五)凭《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向区、县(市)土地管理部门申请输用地手续。

  村民利用非耕地(含原有宅基地、空闲地和其他土地)建住宅的,按前款(一)(二)项办理,由乡级人民政府审批。对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住宅用地的,不予批准。

  第二十条 外来定居的人员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住宅建设的,依照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兴建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按下列审批程序办理;

  (一)兴建乡(镇)村企业,必须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项目有关文件,向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选址定点,经其审查同意后,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并出具《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单位凭《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方可向区、县(市)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用地手续。

  (二)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须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报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并出具《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单位凭《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方可向区、县(市)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用地手续。

  第二十二条 乡(镇)村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建设单位或个人取得《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和使用土地批件后,必须向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申请取得《村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村民建单层住宅的,由乡级人民政府对建设项目的设计进行审查批准,核发《村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其他各类建设工程由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的设计进行审查批准,核发《村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page]

  第二十三条 《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和《村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效期为六个月,期满又未经原审批部门同意延期的,即自行失效。

  第二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确因需要进行临时建设,应当经乡级人民政府同意,到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临时建设审批手续,并向区、县(市)土地管理部门提出临时用地申请,报区、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建设。临时建设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二年。确需延长使用期限的,应当重新履行审批手续。使用期满,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无条件拆除,恢复土地的使用条件,及时归还。在临时建筑批准的使用期间,因国家建设或者村庄、集镇建设需要,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拆除,退还临时用地,由需要建设的单位给予适当补偿。禁止在临时用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第四章 村庄和集镇建设的设计、施工管理

  第二十五条 村庄、集镇的建设项目应当进行设计。

  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建筑工程,二层(含二层)以上的住宅,必须由取得相应的设计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或者选用市级以上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通用设计、标准设计。

  第二十六条 建筑设计应当贯彻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的原则,符合国家和地方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地方特色,民族风格;提倡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

  第二十七条 承担村庄、集镇规划区内建筑工程施工的单位和个体建筑工匠,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并遵守建筑市场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旗工单位必须按照建设行政区管理部门批准的设计图纸施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确需修改的,须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属于重大修改变更的,还应经原批准单位同意。

  第二十九条 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提出开工申请,按下列规定办理后,方可开工:

  (一) 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建设、综合开发的住宅建设,须经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施工条件予以审批、定位验线;

  (二) 村民住宅建设,须经乡级人民政府对施工条件予以审批、定位验线。

  重点建设工程,须经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定位验线后,方可开工。

  第三十条 对村庄、集镇二层以上(含二层)的村民住宅和其它建设工程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有关建筑市场的规定,实施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未经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不得交付使用。

  第五章 房屋、公共设施、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三十一条 村庄、集镇房屋实行产权登记制度。

  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村庄、集镇房屋的产权、产籍的管理、依法保护房屋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村庄、集镇房屋、公共设施和环境保护的规定,维护房屋、公共设施的安全正常使用,改善和保护环境。

  第三十三条 村庄、集镇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资金,主要依靠村庄、集镇发展经济解决。鼓励企业、集体、投资兴建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村庄、集镇自筹资金兴建的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等公共设施,可以实行有偿使用。

  第三十四条 在村庄、集镇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应当用于村庄、集镇公共设施的维护和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村庄、集镇道路上占道经商,倾倒垃圾,粪便和残土,以及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

  (二)占压管线,损坏通讯、电力设施;

  (三)填塞排水沟、窨井,破坏道路、桥梁设施;

  (四)侵占绿地、损毁树木和绿化设施;[page]

  (五)损坏文物石迹、军事设施、测绘标志等。

  第三十六条 未经乡级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村庄、集镇的广场、主要道路两侧设置摊亭、广告、禽畜棚舍、厕所等,在公路控制区内设置的,还应征得公路路政管理部门的同意。

  第三十七条 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村庄、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应用专人负责,设置必要的环境卫生设施;妥善处理垃圾、粪便和杂物,保护饮水水源的卫生。

  第三十八条 村庄、集镇建设工程应当建立档案,建设单位必须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移送档案资料。

  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未按规划审批程序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乡级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十二条规定,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未取得《村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村庄、集镇规划的,由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影响村庄、集镇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对建设单位或个人处以工程造价5%至10%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时行临时建设,或者临时建设使用期满不拆除的,由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拆除,并可处以工程造价的10%至20%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规定,进行违法设计、施工的,由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责任单位或个人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按照有关规定处以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损坏村庄、集镇公共设施和其他设施的,由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国家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破坏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的,由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侵害,恢复原状,并可处以500元至2000元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弄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村庄、集镇建设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 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罚款和没收的实物,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得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未设建制镇的国营农场场部,国营林场场部及其基层居民的规划建设管理,分别由国营农场、国营林场主管部门负责,参照条例执行。

  第五十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1997年6月15日起施行。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