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综合> 什么是遗赠公证

什么是遗赠公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1-12 09:51:20 0人浏览

导读:

现在办理什么程序都是要交费的,如果网友们想要办理有关遗赠公证或者遗嘱公证之类的程序,最好要提前去了解好要准备的材料或者资料,那么有网友了解过什么是遗赠公证吗?不知道也没关系,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来告诉你们吧。
什么是遗赠公证
  •   遗赠公证

      案情简介:这是一份由遗赠扶养协议引发的一份接受遗赠公证。遗赠人是赵某、王某夫妇,受赠人(扶养人)是赵文、赵兵、赵正(化名)三兄弟。遗赠人赵某、王某是原配夫妻,没有生育有子女。受赠人的母亲赵月先是遗赠人赵某的侄女。受赠人称遗赠人为小外公、小外婆。受赠人的母亲赵月先出嫁在本村,与遗赠人是隔壁邻居。遗赠人赵某夫妇由于自己没有子女,就帮侄女赵月先带小孩。受赠人之赵阿兵就是由遗赠人夫妇带大的。遗赠人赵某夫妇年纪大后,就由受赠人和受赠人的母亲赵月先照顾生活起居。为了赵某、王某夫妇能老有所养,安度晚年,遗赠人赵某、王某与受赠人赵杨文、赵阿兵、赵扬正于二OO二年九月十六日立有《扶养协议书》一份。在立该份《扶养协议书》时并未申请公证处公证。《扶养协议书》中约定:赵某、王某生前由赵杨文、赵阿兵、赵扬正扶养,赵某、王某的生养死葬都由赵杨文、赵阿兵、赵扬正承担。赵某、王某去世后留有的坐落在义乌市江...

  •   遗赠一般不需要进行公证,不过建议受赠人想要接受遗赠的最好对其进行公证,这样遗赠的效力更强,如果不公证的话,也最好找两个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见证。公证是依当事人自己申请的,不是必要的,主要看当事人是否申请公证。

      《公证法》第十一条

      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办理下列公证事项: (一)合同; (二)继承; (三)委托、声明、赠与、遗嘱; (四)财产分割; (五)招标投标、拍卖; (六)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 (七)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 (八)公司章程; (九)保全证据; (十)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 (十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

  • 遗赠,是指公民以遗嘱方式将其遗产中财产权利的一部分或全部赠给国家、集体组织、社会团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在遗嘱人死后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立遗嘱人为遗赠人,接受遗赠的人为受遗赠人。

    遗赠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 遗赠是单方面的法律行为。遗嘱人通过遗嘱将个人财产遗赠给他人时,并不需要征得其同意。遗赠人在生前亦可单方取消该遗赠。同样,受遗赠可以接受遗赠,也可不接受遗赠。

    二、 遗赠是无偿的、自愿的,死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

    三、 受遗赠人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包括国家、集体组织和社会团体和个人。

    四、 遗赠的标的只能是遗产中的财产权利,而不能是财产义务(如债务)。如果遗产中的所有权和债权的标的之价值大于债务标的之价值,遗赠人可将全部遗产赠给受遗赠人,最终受遗赠人应得到财产利益。

    五、 受遗赠权不能由他人代替行使。当受遗赠人先于遗赠...

  •   遗嘱继承和遗赠均属于被继承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处分其遗产的法律行为。遗嘱继承与遗赠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在法律上的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那么遗嘱继承和遗赠有什么区别?下面由法律快车的小编在本文详细介绍。

      遗嘱继承和遗赠有什么区别?

      1、接受权利的主体范围不同

      在遗赠中,接受遗赠权的主体只能是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而在遗嘱继承中,接受遗嘱继承权的主体只能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内的人。

      2、表示接受、放弃权利的法律规定不同

      继承法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在遗嘱继承中,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3、是否承担清偿死者的义务不同

      受遗赠人只享受接受遗赠财产的权利,不承担清偿死者债务的义务。如遗赠人生前负有债务的,应先用遗产清偿债...

  • 未公证的遗赠扶养协议一般是有效的。但还需要满足如下条件:1、当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遗赠扶养协议不违反法律规定或公序良俗;3、遗赠扶养协议能体现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条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六条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第十六条公证员是符合本法规定的条件,在公证机构从事公证业务的执业人员。
  •   遗赠抚养协议也是处分自己财产的一种方式,其法律地位是与遗嘱、遗赠的法律地位是一样的,因此是不需要进行公证,只要其的协议内容合法就可以生效,那么今天就跟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看看遗赠扶养协议需要公证才生效吗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是怎样吧!

      一、遗赠扶养协议需要公证才生效吗

      遗赠扶养协议不需要公证即发生法律效力。

      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与扶养人签订的、由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将自己的合法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于其死后转移给扶养人所有的协议。遗赠扶养协议是一种协议行为,遗赠扶养协议不需要公证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依据需要决定是否办理公证。

      我国《继承法》第31条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

  • 遗嘱和遗赠主要有以下区别:1、遗嘱继承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内及以外的个人,而受遗赠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或者国家、集体单位;2、遗嘱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未明确表示放弃的,即视为继承,而受遗赠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未作出接受遗赠表示的,视为放弃,即丧失受遗赠权等。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