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劳动法> 如何订立劳动合同

如何订立劳动合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9-06 09:17:19 0人浏览

导读: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那么如何订立劳动合同?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以下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如何订立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1、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3、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4、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下列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

  • 当我们找到一份新的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因为这是我们权益的保障。但是也有很多公司不会立马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一、劳动合同订立时间是怎么规定的劳动合同的合同期限的起始日期和后面签订合同的时间可能是一致,也可以不一致。这取决于合同是何时签订的。按《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在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在用工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该条同时规定了“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因此,合同起始日期和试用期均应从用工之日起算。二、单位逾期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1、用单位未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在自用工之日起一年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在此期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2、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然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在不足一年的违法期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外,还应当视...
  •   核心内容:怎么订立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有两种形式,一是书面形式;二是口头形式。这两种形式的劳动合同的区别是全日制用工必须书面签订劳动合同;口头合同主要适用于非全日制用工。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在本文介绍这两种签订合同的方式以及签订劳动合同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书面形式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对于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关系。

      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虽已建立劳动关系,但却迟迟未能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不利于劳动关系的法律保护。为解决这一问题,劳动合同法区分不同情况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范。

      1、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2、单位自用工...

  •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产生了雇佣关系,但用人单位不与签订合同时,协商不成的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那么起诉时要怎么举证呢以下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关于未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怎么举证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一、用人单位不订立劳动合同怎么办?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

  • 通常单位给劳动者出具《终止劳动合同证明》或《解除劳动合同书》就代表劳动者和单位解除了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 劳动合同的订立主体: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劳动者。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   大家对于劳动合同应该是不陌生的,只要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应该依法签订一份劳动合同。想必很多人想要了解,关于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是什么?劳动合同订立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一下。

      一、关于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是什么

      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是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作为用人单位必须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只有这样的用人单位才有权签订劳动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劳动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最重要的就是达到法定的就业年龄,必须是年满16周岁,国家严禁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以及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用人单位不能招用童工,也就是说劳动者必须是达到法定就业年龄且具有劳动行为能力...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存在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法律依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首先就必须要签订劳动合同,才能更好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能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因此,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劳动合同解除和劳动合同终止的区别?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一、劳动合同解除和劳动合同终止的区别

      1、劳动合同是否到期。劳动合同没有到期是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到期是终止劳动合同。

      是企业或员工,劳动法在通知义务、补偿金也有不同的规定。”

      2、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主体不同。

      劳动合同解除,可以由用人单位提出,也可以由劳动者提出;劳动合同终止是基于某种法定事实的出现,都会导致双方劳动关系的消灭。一般不涉及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意思表示。

      3、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情形不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解除分为:

      (1)意定解除(劳动合同法36条)

      (2)劳动者主动辞职(37条)

      ...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