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刑法
  • 刑事诉讼读书笔记

    我国的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一般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寻衅滋事行为,只能以一般违法行为论处。行为情节恶劣、情节严重或者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犯罪。

    2022-05-07
    0人浏览
  • 刑事诉讼不予受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示院提出行政诉讼,人民法院经过审查,认为起诉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应当在7日内立 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起诉不予受理的裁定,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

    2022-05-07
    0人浏览
  • 刑事再审检察建议

    刑事抗诉案件再审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检察院提出抗诉。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2022-05-07
    0人浏览
  • 刑事诉讼法樊崇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022-05-07
    0人浏览
  • 刑事诉讼中的自诉

    自诉是指行为人自己向法院提出诉讼的案件,具体的案件类型根据刑法的规定确定。刑事自诉案件可以附带民事诉讼。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其中,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就是被害人。

    2022-05-07
    0人浏览
  • 刑事审判监督原则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贯穿了起诉、调查、审判等阶段,是必须遵循的行为原则。为了保障罪犯的人权,在审判阶段要尤其落实基本原则,也就是刑事审判监督原则。以下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title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2-05-07
    0人浏览
  • 刑事诉讼羁押期限

    侦查羁押期限 1、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不得超过2个月; 2、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延长1个月; 3、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情形的,可以延长2个月; 4、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26条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可以再延长2个月。

    2022-05-07
    0人浏览
  • 相对刑事责任能力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亦称相对有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仅对刑法所明确限定的某些严重犯罪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而对未明确限定的其他犯罪行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情况。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2-05-07
    0人浏览
  • 刑事诉讼特别程序

    刑事诉讼特别程序包括: 1、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2、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3、缺席审判程序;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5、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2022-05-07
    0人浏览
  • 检察院刑事抗诉书

    检察院制作的刑事抗诉书一般都是直接或邮寄送达。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那么检察院刑事抗诉书?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2022-05-07
    0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