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行政法律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审查 > 行政诉讼起诉审查有哪些内容

行政诉讼起诉审查有哪些内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25 00:43:37 人浏览

导读:

行政诉讼的起诉审查涵盖多方面,如起诉条件、时间和程序等。还需关注被告是否重复起诉、诉讼标的是否受生效裁判羁束等。行政行为审查遵循合法性原则,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一、行政诉讼起诉审查有哪些内容

  行政诉讼的起诉审查主要包括起诉的一般条件、时间条件和程序条件。除此之外,人民法院还需进一步查明以下情况:

  1.被告人是否存在重复起诉的情况。

  这包括起诉人已经撤诉或经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后,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向法院起诉,以及起诉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且受理后再次起诉的情况。对于重复起诉,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2.诉讼的标的是否受到生效裁判效力的羁束。即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已经在其他生效的行政判决中被确认。如果被确认,当事人再次对此起诉的,人民法院不应受理。

  3.起诉状是否符合形式要求。行政诉讼起诉书应以书面形式提交,起诉状应详细载明起诉人、被告的有关情况,诉讼请求、起诉事由等内容。

  二、起诉审查的具体内容

  行政诉讼的起诉审查除了一般条件的审查外,还包括对起诉状的详细审查。审查的具体内容包括:

  1.起诉状的格式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包括起诉人、被告的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是否明确、具体。

  2.起诉是否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管辖范围,即起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的范围。

  3.起诉是否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期限,即起诉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

  4.起诉是否符合其他法定条件,如起诉人是否具有原告资格、被告是否适格等。

行政诉讼起诉审查有哪些内容

  三、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审查遵循合法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查主体:合法性审查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具体由内设的行政审判庭承办。行政审判的组织形式为合议制,无独任制。

  2.审查方式:人民法院应适用开庭审理的方式审查行政行为,包括公开和不公开的开庭审理。

  3.审查范围和广度:法院只能审查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不包括抽象行政行为。人民法院无权对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立案和撤销。

  4.审查深度和程度:法院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不审查其合理性。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是基于法律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而划分的。合法性是合理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行政行为合法的前提下,才会存在合理性的问题。

  5.审查标准: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标准是《行政诉讼法》第54条确立的五项标准,包括主要证据是否确凿、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是否违反法定程序,是否超越职权,是否滥用职权以及行政处罚是否显失公正。

  综上所述,行政诉讼起诉审查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起诉的一般条件、时间条件和程序条件等。同时,人民法院在审查行政行为时遵循合法性原则,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行政诉讼起诉审查的复杂程度远超你的想象,如果你对此有更多疑问,不妨在法律快车上发起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将为你一一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