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行政法律 > 具体行政行为 > 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 > 行政行为无效情形有哪些

行政行为无效情形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17 13:34:44 人浏览

导读:

行政行为无效的情形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侵犯宪法权利、无管辖权、无法实施、违反刑法、受胁迫及未表明公布机关等。了解这些情形有助于判断行政行为的效力,维护公民权益。

  一、行政行为无效情形有哪些

  行政行为无效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损害受宪法保护的权利和自由的基本内容的行政行为。这是指那些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且这些侵犯行为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得到补救的。

  2.从业务上或地区范围上明显无管辖权的部门所作的行政行为。这指的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超出了其法定的业务范围或地域范围,从而作出的无效行政行为。

  3.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这类行为指的是因为客观原因或行政主体自身的原因,使得行政行为无法实际执行或实现预期效果的。

  4.构成违反刑法的行政行为或是在违反刑法的情况下作出的行政行为。这意味着行政行为的实施过程或结果触犯了刑法,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5.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主体的意思表示不是基于其自由意志,而是在受到外界强制或胁迫的情况下作出的。

  6.书面行政行为未表明公布行政机关的。这是指书面的行政行为没有清楚地表明是哪个行政机关作出的,导致公众无法知道行政行为的来源和效力。

  7.行政行为内容违反善良风俗习惯的。这指的是行政行为的内容与社会的善良风俗、道德伦理相违背,不符合社会的一般道德标准和价值观。

  二、行政无管辖权情形

  行政无管辖权情形主要指的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超出了其法定的业务范围或地域范围,从而作出的无效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不具备对特定事项进行管理的权力,因此其作出的行政行为是无效的。

行政行为无效情形有哪些

  三、行为违反法和风俗

  行政行为如果违反了法律或社会的善良风俗,也会被视为无效。

  1.这包括违反刑法、民法等法律规定的行为,以及违反社会公序良俗、道德伦理的行为。

  2.这类行为因为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所以被认为是无效的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无效的情形多种多样,关乎每个人的权益。如有疑问或需法律建议,请访问法律快车,我们的专业律师团队将竭诚为您服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