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合同纠纷 > 合同订立 > 订立纠纷 >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该怎么样处理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该怎么样处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21 12:56:21 人浏览

导读: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如何处理?根据欺诈行为的严重程度,合同可被认定为无效或可撤销。本文详细阐述了欺诈订立的合同处理方式,还探讨了欺诈与显失公平的区别。

  一、因欺诈订立的合同该怎么样处理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应分为两类处理。

  1.一类是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这类合同应被认定为无效合同。

  2.一类是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并未损害国家利益,而只是损害了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对于这类合同,应按照可撤销合同来处理。选择可撤销合同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这样做能够充分尊重被欺诈方的意愿,充分体现了民法的自愿原则。欺诈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欺诈订立的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对于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局外人往往难以判断,除非被欺诈方提出受到欺诈,否则法院和仲裁机关通常不会主动干预。

  (2)在某些情况下,尽管欺诈行为可能给被欺诈方带来损失,但这些损失可能是轻微的。被欺诈方可能仍然认为合同对其有利,并愿意接受合同的约束。

  例如被欺诈方希望得到合同规定的标的物,那他们只能根据有效的合同要求欺诈方按照合同规定质量交付标的物,从而实现其订约目的。如果合同被宣告无效,被欺诈方就不能提出这种要求。

  (3)责令欺诈方承担违约责任,往往比责令其承担合同无效后的责任,对受害人更为有利。

  例如,违约责任形式包括违约金、赔偿损失、定金责任等,赔偿损失也可以包括约定的赔偿损失,以及对期待利益的赔偿。

  二、欺诈与显失公平区别

  欺诈与显失公平虽然都可能导致合同的不公平,但二者在法律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1.欺诈是指一方故意通过欺骗手段使对方陷入错误,并基于此错误订立合同。

  而显失公平则是指一方利用对方的轻率或无经验等,使对方在缺乏充分判断能力的情况下订立了明显不利于自己的合同。

  2.在欺诈的情况下,受害人的损失完全是由于受到欺诈的结果,受害人在主观上并没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

  而在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受害人在主观上具有一定的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其订立合同的行为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过错。

  3.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欺诈行为导致的合同可以被撤销,而显失公平导致的合同则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可以撤销。

  你是否遇到过因欺诈订立的合同?面对这种情况,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快来法律快车,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多专业建议,助你远离合同陷阱!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该怎么样处理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