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执行法 > 申请强制执行 > 仲裁结束后多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仲裁结束后多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2-17 05:36:23 人浏览

导读:

仲裁结束后2年时间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2年时间一般是从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开始起诉,期间可以中止、中断。

  一、仲裁结束后多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仲裁结束后两年内可强制执行。在仲裁庭作出的裁决生效,并在履行期满后,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要符合以下条件:

  1.申请应当向作出一审裁判的法院提出。我国法律规定,无论案件经过了几级审判,强制执行都由作出一审裁判的法院管辖。

  2.申请执行需要提交以下文件:

  (1)申请执行书,申请书必须载明申请人和被执行人的基本情况以及请求执行的事项;

  (2)作为执行根据的生效法律文书,该法律文书须具有给付内容,执行标的和明确的被执行人;

  (3)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4)如果是作为继承人或者权利承受人申请执行,还应当提交继承或者承受权利的证明文件。

  3.被执行人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

  三、申请强制执行对被执行人的影响有哪些

  强制执行会对个人信用有一定的影响的,可能被外人所知,特别是账户的银行,以后要贷款就困难些,而且如果拒不执行的,可能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法律快车提醒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八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