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知识 > 民事案件作伪证是否会构成犯罪

民事案件作伪证是否会构成犯罪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11-19 18:23:07 人浏览

导读:

民事案件作伪证可能会依法构成伪证罪。在司法实践当中,伪证罪的立案标准有: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轻罪重判的;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等。因此证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履行作证义务。

  一、民事案件作伪证是否会构成犯罪

  民事诉讼中可能会构成伪证罪。

  伪证罪的立案标准:

  1.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轻罪重判的;

  2.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重罪轻判的;

  3.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

  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经济犯罪分子销毁罪证或者制造伪证的;

  5.由于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的;

  6.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二、伪证罪立案程序具体是怎样的

  立案程序如下:

  1.对立案材料接受。

  对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人员或材料的接待和收留的活动。

  2.对立案材料审查。

  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已经接受的材料进行核对、调查的活动。

  3.对立案材料处理。

  法律快车提醒您,对于需要立案的案件,先由承办人员填写《立案报告表》,然后制作《立案请示报告》,经本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制作《立案决定书》。最后,由负责审批人签名或盖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三、伪证罪会被刑事拘留多久

  刑事拘留一般是三十七日内。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