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法 > 保障性住房 > 公租房 > 公租房跟廉租房的区别

公租房跟廉租房的区别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5-12 11:57:10 人浏览

导读:

当我们步入社会当中,我们想要租房的时候,就会找房、租赁等等。那么公租房跟廉租房的区别?租房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当我们步入社会当中,我们想要租房的时候,就会找房、租赁等等。那么公租房跟廉租房的区别?租房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公租房跟廉租房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公租房是由政府政策支持,限定户型面积、供应对象和租金标准的公共租赁住房,而廉租房则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问题所提供的政策性住房。

  (二)表现形式有差异。廉租房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由政府出资建好后,低租金给住房困难户;二是由政府发放租金补贴给住房困难户,由他们租赁社会房屋居住。公租房一般是政府出资建房,低租金租给租户。

  (三)缴纳租金不同。一般情况下,廉租房要比公租房的租金要低上很多。廉租房月租金标准约为0.8-1.2元/平方米。而公租房则根据地段不同,租金也有变化,一般是同地段同品质房屋的60%。不同城市公租房和廉租房租金缴纳金额不同,具体依据本地政策执行。

  (四)租赁期限不同:公租房租赁总年限不超过5年,廉租房租赁总年限则没有明确标准。

  二、租房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

  如果出现了房屋租赁纠纷,可以通过调解、仲裁和诉讼三种方式解决,解决方式的不同所对应的相关部门也不同。

  (一)租房纠纷协商解决

  房屋租赁当事人因租赁房屋发生纠纷的,应当协商解决,可以寻求一位无利害关系的人在场作为见证人。

  (二)租房纠纷协商不成的,请求调解

  租房纠纷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居民自治组织或者是居委会请求调解,也可以找房管所相关工作人员解决。

  (三)租房纠纷协商不成的,提起民事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解决

  租房纠纷协商不成的,应当按照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的民事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解决。

  1、申请仲裁解决问题

  仲裁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定方式。但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应当双方自愿,并事先在合同中约定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若事先在合同没有约定,事后双方当事人又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将不予受理。

  反之,双方当事人事先在合同中已有约定,或者事后已达成仲裁协议的,一方向法院起诉,法院也将不予受理。仲裁具有司法行为的效力,一旦判决书生效,当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民事诉讼解决问题

  若当事人在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诉讼方式解决的或者在纠纷发生后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租赁当事人违反相关规定,致使租赁合同无效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租赁当事人一方未履行相关法律规定的义务,致使租赁合同解除的,未履行规定义务的一方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造成另一方或者第三人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在租赁纠纷发生之后,协商、找与纠纷并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来介入调解、以及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都是可以选择的处理方式。如果是选择起诉方式处理租赁纠纷,那么为了防止丧失胜诉权,最好在法定的诉讼时效范围内起诉。

  三、房租违约金的赔偿标准

  如果租赁合同中对违约金有约定(租房违约金的数额是由当事人双方通过事先约定而确定的)、则按约定的违约金比例支付。如双方在签订合同时,约定房屋租赁合同违约金为一个月的租金,那么一旦违约,出租人就可以要求承租人支付一个月租金同样数额的违约金,作为违约赔偿。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或过低可以请求变更,约定的违约金超过实际损失30%的可认为约定过高,可要求降低。如房屋租赁费用每月仅为1000元,而约定的违约金数额达到了一万元,那么违约的一方可以请求降低。房屋租赁合同中对违约金没有约定,应按对方违约对你造成的实际损失来计算违约金并退回押金和多余的房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损益相抵”规则,即使一方行为被认定为违约,另一方应当仅仅选择定金、违约金和损害赔偿金中的一种作为追究违约责任的方式,在违约金或定金“收益”不足以弥补实际损失时,违约方具有补足差额的义务,因此,通过重复累加的方式,无端加重违约方的责任,违约一方大可不必理会,法院对此也是不会支持的。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公租房跟廉租房的区别的相关知识,公租房和廉租房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的,大家在进行申请的时候,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