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 交通事故医药费垫付的问题

交通事故医药费垫付的问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2-07 08:10:45 人浏览

导读:

车祸造成人员受伤的,首先就要对受伤的人进行救治,这就涉及到医疗费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车祸医疗费由谁垫付吗?又该如何来垫付?针对这问题,将在下文中一一为您阐述。那么交通事故医药费垫付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车祸造成人员受伤的,首先就要对受伤的人进行救治,这就涉及到医疗费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车祸医疗费由谁垫付吗?又该如何来垫付?针对这问题,将在下文中一一为您阐述。那么交通事故医药费垫付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交通事故医药费垫付的问题

  在实际发生交通事故后,事故双方因垫付医疗费用问题经常产生很大的纠纷,情况也是错综复杂,根据办案经验和实际操作中经常遇到以下因为医疗费产生的问题:

  1、肇事方从事发后就玩消失,拒绝垫付任何费用。

  2、肇事方垫付简单抢救费后玩消失,拒绝支付受伤者任何后期治疗费。

  3、肇事方对受伤者全额出资治疗。

  因为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有人员受伤,抢救、治疗伤者肯定是此时事故首当其冲应当进行的事情,但很多肇事司机会考虑,他到底在此次交通事故中承担多少责任,而此时交警部门还没有做出责任划分,所以不愿意垫付医疗费用或者只垫付少量的抢救费用。

  这时通常会将交强险范围内的10000.0元通过保险公司划拨到医疗机构,但往往对于构成伤残的伤者治疗费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肇事司机能急事垫付医疗费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但的确也有个别伤者因肇事司机垫付足额费用,致使待交警部门责任认定后自己多出的费用无法要回,照成垫付方较大损失。

  二、交通事故垫付医药费的收据怎么写?

  垫付医药费的收据没有固定格式,主要写清费用金额,当事人信息等。下面是的整理的交通事故垫付医药费的收据范本,希望能帮到您。

  交通事故垫付医药费收据

  交通事故伤者家属xxx,身份证号码xxx,今收到xxx,身份证号码xxx,人民币xx圆整(¥xxxx)用于医疗费。

  特立此据。

  收款人:xxx

  日期:xxx

  三、交通事故医疗费的赔偿标准

  1、医疗费数额确定的时间点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9条规定,医疗费按以下时间确定:

  医疗费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整容费以及后续治疗费等,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主张赔偿。

  2、医疗费确定的依据医疗费以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如伤者在住院时自己支付了一部分医药费,应保管好医药费凭证,作为向赔偿义务人索赔的证据。在开庭时,如果没有医药费凭证,赔偿义务人又不认可伤者提出的医药费数额,则伤者要求赔偿医药费的请求就不能得到支持。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法律实务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医疗费中与交通事故无关的治疗项目及用药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不能获得赔偿; 擅自购买与损伤无关的药品或者治疗其他疾病的药品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不能获得赔偿;对于转院治疗的,应有原治疗医院的转院证明,交通事故受害人未经原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同意,擅自转院治疗的,对其因转院治疗增加的费用,如因转院产生的交通费、重复检查的费用等,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确有因原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的治疗条件又不同意受害人转院或其他正当理由的除外。

  3、抢救费的垫付抢救费属于医疗费,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由保险公司或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肇事机动车投保交强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投保交强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法律实务赔偿权利人对医疗费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因此,应当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以及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受害人在住院治疗时,应注意保存各种凭证。为了避免二次诉讼,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整容费以及后续治疗费等,赔偿权利人最好在出院时要求医院证明或者委托鉴定机构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一并主张赔偿。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交通事故医药费垫付的问题的相关内容,车祸的医疗费是可以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进行垫付的,日后可以向肇事者追偿。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快车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