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食品安全法 > 食品安全监管 > 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期限

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期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0-14 14:15:39 人浏览

导读:

进出口货物不是运进来运出去这么简单就可以的,在过国(边)境时要报关税,通过边关的质量检查才可以进出境,就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期限、食品进口报关资质、食品进口报关手续流程,以下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进出口货物不是运进来运出去这么简单就可以的,在过国(边)境时要报关税,通过边关的质量检查才可以进出境,就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期限、食品进口报关资质、食品进口报关手续流程,以下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期限

  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期限在《海关法》中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出口货物报关期限与进口货物报关期限是不同的。

  出口货物的发货人或其代理人除海关特许外,应当在装货的二十四小时以前向海关申报。做出这样的规定是为了在装货前给海关以充足的查验货物的时间,以保证海关工作的正常进行。如果在这一规定的期限之前没有向海关申报,海关可以拒绝接受通关申报,这样,出口货物就得不到海关的检验、征税和放行,无法装货运输,从而影响运输单据的取得,甚至导致延迟装运、违反合同。因此,应该及早地向海关办理申报手续,做到准时装运。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应当自载运该货的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十四天内向海关办理进口货物的通关申报手续。做出这样的规定是为了加快口岸疏运,促使进口货物早日投入使用,减少差错,防止舞弊。如果在法定的十四天内没有向海关办理申报手续,海关将征收滞报金。滞报金的起收日期为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的十五天;转关运输货物为货物运抵指运地之日起的第十五天;邮运进口货物为收到邮局通知之日的第十五天。截止日期为海关申报之日。滞报金的每日征收率为进口货物到岸价格的0.5%,起征点为人民币十元。计算滞报金的公式为:滞报金总额=货物的到岸价格X滞报天数X0.5‰进口货物的收货人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超过三个月未向海关申报的,其进口货物由海关提取变卖处理。所得价款在扣除运输、装卸、存储等费用和税款后,尚有余款的,自货物变卖之日起一年内经收货人申请,予以发还;逾期无人申请的,上缴国库。确属误卸或者溢卸的进境货物除外。

 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期限 

  二、食品进口报关资质

  食品进口报关是国外的单证是很重要的部分,缺一不可:

  官方卫生证(正本,翻译成中文)

  官方原产地证(正本)

  生产国产品成分证明(正本,翻译成中文)

  原包装标签样张(三份)

  原包装标签中文翻译件(彩色三份)

  生产日期证明(正本)

  有些国家或许没有卫生证,那么官方出示的自由销售证明也可以替代卫生证的,但为了报关顺利,建议能提供卫生证的尽量要求提供卫生证。

  三、食品进口报关手续流程

  (一)首先在国外采购货物,对于进口商来说,好的成交方式就是CIF。通常我们都是做FOB货CIF条款,建议最好不要做EXW条款,这个就是要进口商自己上门提货,自己负责出口国的报关手续,对于进口商是不利的,间接的增加成本和麻烦。毕竟每个国家的规定不一样,对于我们来说,不熟悉国外的报关手续,对于出口商来说就容易多了。

  (二)货物到港后,需要去船公司换单,换单是需要支付船公司一些费用,基本上目的港都会产生一些费用。

  (三)换单完成后就进行报检程序,由于食品的进口监管条件是A/B,那就意味着是法检货物。需要法检,出通关单,一般通关单出来到要两三天,这个视乎商检员的审单速度和品名的多少。

  (四)出来通关单,就该报关了,海关对于货物的 监管主要是审核单证,审核价格。一般进口的食品查验的几率是80%,特别是首次进口的,海关审单完结后,要查验的,就会开出查验单,主要是看查验货物的真实性,看柜子里有没夹私货等。查验完毕,海关就会写查验报告,提交,接下来就是审价。税单出来,进口商就需要缴税。然后海关放行。

  (五)海关放行后,商检还需要对食品抽样化验。正常情况下,每个品种的食品都需要抽取3PCS进行检验。

  (六)标签备案审核。制作标签。建议在商检化验结果出来后再贴中文标签,因为万一食品化验结果出来的跟申报的不一致就麻烦。

  (七)贴完标签后,通过商检检查标签后,货物就可以从监管仓安排派送到指定目的地了,至此该票食品进口清关的手续就完美完结。

  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小编编辑整理的与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期限相关的法律知识,出口货物的发货人或其代理人除海关特许外,应当在装货的二十四小时以前向海关申报;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应当自载运该货的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十四天内向海关办理进口货物的通关申报手续。如果您就相关问题还有疑问的,欢迎向法律快车律师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