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继承法 > 遗嘱继承 > 遗嘱订立 > 如何订立遗嘱

如何订立遗嘱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1-09 17:21:57 人浏览

导读:

因为我国法律建设从上世纪至今一直处于完善时期,所以许多老人在生前往往不知道如何订立遗嘱。其实订立遗嘱的方式还比较多,最常见的就有口头遗嘱和自书遗嘱。当然,遗嘱也可以解决许多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纠纷。那么如何订立遗嘱?下面由法律快车专业律师为您一一解答。

  因为我国法律建设从上世纪至今一直处于完善时期,所以许多老人在生前往往不知道如何订立遗嘱。其实订立遗嘱的方式还比较多,最常见的就有口头遗嘱和自书遗嘱。当然,遗嘱也可以解决许多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纠纷。那么如何订立遗嘱?下面由法律快车专业律师为您一一解答。

  一、如何订立遗嘱

  遗嘱的订立方法有:

  (一)自书遗嘱;

  (二)代书遗嘱;

  (三)录音遗嘱;

  (四)口头遗嘱;

  (五)公证遗嘱。

  不同的遗嘱形式,所生效的条件也各不相同,遗嘱人要根据自己订立的遗嘱类型及其相应的生效条件,做好对应的准备工作,才能让自己所订立的遗嘱具有法律效力。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二、怎么订立遗嘱才合法有效

  遗嘱必须是具备遗嘱能力之人所为,符合法定要式者,才是一个在法律上有效的遗嘱。

  1、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的公证遗嘱有效。

  2、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的自书遗嘱,无非法内容的,有效。

  3、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由其中一人代书,证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的代书遗嘱,内容和见证人均合法的,有效。

  4、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的录音遗嘱,内容和见证人均合法的,有效。

  5、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有两个以上见证人的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6、无行为能力的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继承人、受遗赠人、与继承人、受遗嘱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

  7、遗嘱中剥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的内容无效。

  8、立有数份遗嘱,而内容有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有效。

  9、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

  10、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11、受胁近、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

  12、伪造的遗嘱无效。

  13、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三、合法有效的遗嘱该如何订立

  1、公证遗嘱。

  公证遗嘱是指由遗嘱人亲自申请,经国家公证机关办理的遗嘱。拥有最强的证明力和最高的证据效力。

  2、自书遗嘱。

  自书遗嘱是指遗嘱人亲笔书写的遗嘱。自书遗嘱必须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继承法意见》规定,自然人在遗书中涉及死后个人财产处分的内容,确为死者真实意思的表示,有本人签名并注明了年、月、日,又无相反证据的,可按自书遗嘱对待。

  3、代书遗嘱。

  代书遗嘱是指遗嘱人口述遗嘱内容,他人代为书写制作成的遗嘱。为保证代书遗嘱的真实性,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如遗嘱人不能签名,不能由他人代为签名,而应当以捺指印代替签名。

  4、录音遗嘱。

  录音遗嘱是指以录音方式录制下来的遗嘱人的口述遗嘱。这种形式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目的当然是保证录制的遗口头遗嘱。口头遗嘱是指遗嘱人用口头表达方式设立的遗嘱,是所有形式中最容易被篡改和伪造的一种,而且在遗嘱人死后无法查证,容易产生纠纷。因此一般只在危急情况下使用,且应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待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这里的“危急情况”一般是指遗嘱人生命垂危或者其他紧急情况,如突发疾病、人身意外事故等。

  5、口头遗嘱。

  口头遗嘱是指遗嘱人用口头表达方式设立的遗嘱,是所有形式中最容易被篡改和伪造的一种,而且在遗嘱人死后无法查证,容易产生纠纷。因此一般只在危急情况下使用,且应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待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这里的“危急情况”一般是指遗嘱人生命垂危或者其他紧急情况,如突发疾病、人身意外事故等。

  以上便是法律快车专业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如何订立遗嘱相关解答。值得注意的是,遗嘱的订立需要确实保证当事人的明确意思得以表达。此外,遗嘱的保存在如今也变得多种多样,例如电子档或者信息化。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咨询法律快车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