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快车 > 办事指南> 劳动就业> 婚假> 指南详情

新婚姻法对婚假的规定

2020.03.12142人阅读

摘要

对于所有从恋爱阶段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青年男女来讲,婚礼不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仪式,更代表着一个新家庭的成立、夫妻两人的信任、忠诚和责任,同时,婚礼相关的事项包括买房、装修、婚宴预订、婚庆组织、蜜月旅行等多个方面,既耗时又耗力,因此向用人单位请休婚假十分必要,那么,新婚姻法对婚假的规定是怎样的?

一、国家关于婚假的规定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

二、婚假和路程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也就是说,带薪休假。

三、二婚婚假规定

再婚者与初婚者一样,均应享受婚假待遇。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职工享受三天的婚假。对于再婚者的婚假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曾有明确答复,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国家有关职工婚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

四、晚婚假正式取消

2015年12月27日下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发言人表示,当天下午刚刚表决通过的计生法修正法草案对晚婚晚育不再作出限制,晚婚假正式取消。

此前的计生法规定,“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本次计生法修订,将该条款修改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根据调查,目前群众初婚初育年龄比以前明显推迟,北京等大城市女性的平均初育年龄已经超过30岁。婚育年龄推迟不仅使得现代女性的生育窗口期大大缩短,也造成了高龄产妇增多、不孕率提高、出生人口缺陷率增加等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初婚年龄约为25岁,初育年龄则约为26岁,鉴于婚育形势,本次计生法修订不再对晚婚晚育作出限制,原来的晚婚假随之取消。

综上所述,关于新婚姻法对婚假的规定,与以往的内容相比,取消了晚婚假的相关规定,现在不论是新婚还是二婚都只能享受三天时间的婚假,如果夫妻一方在异地工作的,可以请休路程假,由用人单位根据距离远近适当批假,同时,在夫妻双方休婚假和路程假的时间段内,用人单位应按正常标准发放工资待遇。


立即咨询律师,3~15分钟获得解答!立即咨询

推荐指南
热门分类排行
养老保险
户口办理
生育
工伤保险
结婚
高温补贴
社保
病假事假
房产税费
企业税务

最新法律咨询

在线律师

30,694人

在线等待为您解答

  • 详细描述问题

  • 律师细致解答

  • 完美解决问题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