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想要资询下我的手机通话记录和手机微信闲聊都被别人窃取、这算侵害个人隐私吗

更新时间:2020-01-09 15:44:11人浏览
问题描述:
您好、我想要资询下我的手机通话记录和手机微信闲聊都被别人窃取、这算侵害个人隐私吗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民事法律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9375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1、《刑法》有如下关于侵犯隐私权的规定:  
(1)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
(3)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2、《治安管理处罚法》也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3、现下,有人喜欢“撬开”他人的网络空间、电子邮箱,获取隐私图片、视频在网上传播,其中不乏淫秽、色情图片,但这样的行为很可能涉及更加严厉的刑事犯罪,即传播淫秽物品罪、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等。
2020-01-09 15:19:16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5444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隐私权是公民的重要的人格权之一,是公民享有的对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权利。任何偷窥、偷拍他人隐私场所,或者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都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都会给被侵害人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伤害。
为了有效保护公民的隐私权,防止不法分子偷窥、偷拍等侵犯隐私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增加了侵犯他人隐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行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偷窥、偷拍他人卧室、浴室等隐私场所,或者窃听、散布他人隐私。
  偷窥,是指行为人在当事人不知道的情况下,秘密偷看他人隐私的行为,行为人有的是在隐私场所直接用眼睛偷窥,有的是通过安装针孔摄像头来偷窥他人隐私。  偷拍,是指行为人趁当事人不备,利用照相机、手机、摄像机等器材秘密拍摄他人的隐私场所。
  窃听,是指行为人通过窃听器材或者用耳偷听他人隐私的行为。  隐私场所除了卧室、浴室外,还包括厕所、更衣室等隐私场所。  行为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行为。
行为人的目的是为了偷看、偷听他人的隐私,动机具有多样性,有的行为人是为了寻求刺激、满足某种下流的欲望;有的是为了损坏他人名誉而偷看、偷窥他人隐私并对他人进行传播。
行为人的动机和采用的手段不影响本行为的成立,但可以作为处罚的情节。  情节是否严重,根据行为人偷窥、偷拍或者窃听的次数和手段的恶劣程度以及给被侵害人造成的精神、物质损害等因素来判定。
在给予行为人处罚时应当注意只要行为人构成了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就应当给予行政拘留的处罚。
2020-01-09 15:23:01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5210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所谓名誉,从字义上解释,就是指公民、法人的名望声誉。
也就是说,一个公民、一个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社会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名誉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严,它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乃至其它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法人的名誉表示社会的信誉,这种信誉是法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它的整个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特别是企业法人的名誉,反映了社会对它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表现的总的评价。
法人的名誉往往对其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发生重大的影响,名誉权是民事主体的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因此,除了我国宪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规很重视这项权利的保护之外,民法通则第101条在确认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的同时,又以禁止性法律规范规定了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
2020-01-09 15:44:11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使用APP定位打卡,员工的隐私被侵犯了吗
使用APP定位打卡,员工的隐私被侵犯了吗
出外勤去过哪些地方、待了多长时间,这一切都被电脑屏幕前的老板精确把握,近日北京一些企业开始使用这样的定位打卡APP。记者体验发现,这种软件不但可显示被定位者一天
劳动法动态
人浏览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1、《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2、《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发朋友圈诋毁他人立案标准
发朋友圈诋毁他人立案标准
发朋友圈诋毁他人的行为涉嫌诽谤罪,其立案标准如下:1、被侵权人确有名誉被损伤的事实;2、侵权人发朋友圈诋毁他人的行为违法
刑事辩护
人浏览
丈夫监听妻子手机是否构成侵权
丈夫监听妻子手机是否构成侵权
夫妻双方在结婚之后大多数的妻子或老公都有查看对方手机的习惯,那么如果丈夫监听妻子手机是否构成侵权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案情简介】高先
隐私权
人浏览
热点:偷拍他人隐私违法 手机拍照要立规矩
热点:偷拍他人隐私违法 手机拍照要立规矩
日前,深圳市有关部门表示,对于限制使用照相手机,待条件成熟时将通过立法形式予以明确。据了解,这是国内有关部门首次明确表示将就限制使用照相手机专门立法。隐忧:偷拍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
人浏览
1、《刑法》有如下关于侵犯隐私权的规定:(1)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微信诈骗多少钱可以立案
微信诈骗多少钱可以立案
微信诈骗三千元以上的数额就可以立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刑事辩护
人浏览
隐私权是公民的重要的人格权之一,是公民享有的对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权利。任何偷窥、偷拍他人隐私场所,或者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都侵犯了他人的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根据我国现行立法及有关司法解释,隐私利益是受法律明确保护的一项人格利益,因此构成侵害隐私利益的,行为人就应承担侵权民事责任。我国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责任方式主要有以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离婚财产怎么分配
北京离婚财产怎么分配
北京离婚财产的分配:北京夫妻双方离婚,财产分割可以由双方共同商议。双方协商不成,可以进行起诉,法院会根据法律法规进行分割财产。夫妻共同财产的,一般会平均分配。
婚姻家庭
人浏览
诈骗罪坐牢可以离婚吗
诈骗罪坐牢可以离婚吗
诈骗罪坐牢可以离婚。夫妻一方服刑期间,另一方可以提起诉讼离婚;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没有继续维持的可能,经法院调解,坚持离婚,法院按照相关法律,应判决准予离婚。
婚姻家庭
人浏览
怀疑被下套了,能查设套人的手机微信、短信、通话记录
全部10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孩子判给谁一般都是从多方面因素考虑。首先是年龄,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两周岁法院将根据双方实际条件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确定孩子归属,满八周岁法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分居五年离婚可以分财产吗
分居五年离婚可以分财产吗
分居五年离婚可以分财产。按照法律规定,离婚时财产分割,由双方协商解决,双方不愿协商或协商未果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照法律规定以及当事人双方的情况,依法
婚姻家庭
人浏览
感情不和的,另一方可以持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起诉状及副本等离婚材料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离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先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领结婚证需要人事档案吗
领结婚证需要人事档案吗
领结婚证不需要人事档案。领取结婚证需要的证件是本人和对方无禁止结婚的血缘关系的声明;男女各自的身份证、户口簿;本人无配偶的签字声明以及3张2寸近期半身免冠彩色合
婚姻家庭
人浏览
你好,可以协商解决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到处宣传别人出轨违法吗
到处宣传别人出轨违法吗
到处宣传别人出轨违法。到处宣传他人出轨是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对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出轨的,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自然构成侵权。直接影响个人名誉。受害人可以要求对
婚姻家庭
人浏览
离婚可以在女方户籍所在地离。法律规定,夫妻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所以如果结婚登记是在男方户口所在地办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判决离婚后民政局会显示离婚吗
判决离婚后民政局会显示离婚吗
判决离婚后民政局不会显示离婚。人民法院没有义务主动通知民政部门,双方是否被判决离婚。更改民政局的婚姻状况,双方当事人需要携带有关证件,前往当地街道办事处或者公安
婚姻家庭
人浏览
原则上,二岁以下孩子抚养权归妈妈,加上男方没有带过孩子,大概率会归妈妈抚养。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请问现在有离婚的打算吗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根据法律规定,你可以要求变更抚养权,并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如果只有一岁的宝宝,大概率会被判给母亲,但也需要根据你们双方的经济情况还有抚养能力来判决,请问目前是什么情况呢?目前是打算离婚吗?你这边可以跟我说说具体情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