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偷电瓶车卖给我是违法的吗?

更新时间:2024-05-21 21:31:43人浏览
问题描述:
别人偷电瓶车卖给我是违法的吗?
1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7748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购买被盗的电瓶车是否构成犯罪要看购买人是否明知电瓶车是犯罪所得。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4-05-21 21:31:43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偷东西会立案
偷东西会立案
一般来说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就达到立案标准,偷东西多少钱立案,各地标准不一。行为人构成盗窃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
其他
人浏览
购买被盗的电瓶车是否构成犯罪要看购买人是否明知电瓶车是犯罪所得。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构成掩饰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买偷来的电动车是否违法
买偷来的电动车是否违法
买偷来的电动车,如果主观上不知道电动车是偷来的,不违法。只有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购买的,才会违法,且涉嫌犯罪。
刑事辩护
人浏览
你只能找警察处理了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买偷来的电动车犯法吗
买偷来的电动车犯法吗
买偷来的电动车,如果主观上不知情是不犯法的。如果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
刑事辩护
人浏览
你好,对方偷东西是犯法的,东西也属于赃物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在的有纠纷可以起诉t
全部8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建议及时报警解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与未成年交易卖车一般不犯法。但是该行为因为属于未成年人,未成年属于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实施的属于可以可由父母撤销的行为。如果是销赃,不管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都构成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盗窃电动车电池属于违法行为,多次盗窃涉嫌构成犯罪,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犯法的,属于侵占。如有需要的话可电话咨询我。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这个可以查询核实的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女性50岁退休政策是女性工人身份的退休年龄就是周岁,同时缴纳社会保险必须是年满15年,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退休的条件,这样就可以对此按照退休来办理,之后也是可以享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关于户口事宜各地政策不同,建议户籍管理部门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按照当地政策以及相关规定处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