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的单身能享受独生子女待遇吗?

更新时间:2024-01-22 12:46:04人浏览
问题描述:
离婚的单身能享受独生子女待遇吗?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1717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法律分析:
原则上另一方依然可以享受,但是独生子女按下列标准确定:
(1)夫妻双方只生育一个子女或所生育子女只有一个存活的;
(2)无子女的夫妻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
(3)由社会福利机构抚养成人且没有兄弟姐妹的;
(4)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离异后,一方依法与该子女共同生活,未再婚或与无子女的人再婚但没有生育的。再婚夫妻,双方各有一个子女,原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育子女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再婚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可以继续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再婚夫妻,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且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再婚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生育子女的一方可继续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法律依据: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衍生问题:
衍生问题:
养老金制度是什么?养老金制度,一般是指政府鼓励个人向专门的账户进行缴费,个人依据自身风险收益特征,选择相应的、符合条件的养老金融产品进行投资,以积累养老金资产的制度安排 该制度最早是《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提出:“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
2024-01-22 12:43:48
综合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297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法律分析:原则上另一方依然可以享受,但是独生子女按下列标准确定:
(1)夫妻双方只生育一个子女或所生育子女只有一个存活的;
(2)无子女的夫妻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
(3)由社会福利机构抚养成人且没有兄弟姐妹的;
(4)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离异后,一方依法与该子女共同生活,未再婚或与无子女的人再婚但没有生育的。再婚夫妻,双方各有一个子女,原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育子女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再婚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可以继续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再婚夫妻,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且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再婚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生育子女的一方可继续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
法律依据:《相关法律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全文》 第二十七条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给予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奖励的措施中由其所在单位落实的,有关单位应当执行。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的,按照规定获得扶助。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按照规定应当享受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奖励扶助的,继续享受相关奖励扶助。
2024-01-22 12:44:08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9867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符合独生子女的条件:
1、夫妻双方只生育一个子女或所生育子女只有一个存活的;
2、无子女的夫妻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
3、由社会福利机构抚养成人且没有兄弟姐妹的。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七条法律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七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七条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给予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奖励的措施中由其所在单位落实的,有关单位应当执行。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的,按照规定获得扶助。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按照规定应当享受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奖励扶助的,继续享受相关奖励扶助。
2024-01-22 12:46:04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独生子女标准确定
独生子女标准确定
独生子女按下列标准确定:(1)夫妻双方只生育一个子女或所生育子女只有一个存活的;(2)无子女的夫妻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3)由社会福利机构抚养成人且没有兄弟姐
独生子女
人浏览
可以收集证据 积极维权。 一般是可以的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独生子女一次性补贴
独生子女一次性补贴
独生子女一次性补贴相关规定如下:独生子女的父母是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在退休时,单位将发放一份一次性退休补贴。发放标准以当地
婚姻家庭
人浏览
独生子女证明范本
独生子女证明范本
有时候去办理一些东西需要提供独生子女证明,那独生子女证明怎么写?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提供一份独生子女证明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独生子女证明范本我单位(乡镇、街
婚姻家庭
人浏览
独生子女补贴新政策
独生子女补贴新政策
独生子女费是计划生育政策自实施以来,中国对独生子女实行奖励政策。下文是独生子女补贴新政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独生子女补贴新政策:第一,只要是办理了独生子女光荣证
婚姻家庭
人浏览
这种情况的话,是不属于独生子女的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符合独生子女的条件是什么
符合独生子女的条件是什么
符合独生子女的条件是:(1)夫妻双方只生育一个子女或所生育子女只有一个尚在世的;(2)无子女的夫妻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
婚姻家庭
人浏览
独生子女奖励费是多少
独生子女奖励费是多少
独生子女费是计划生育政策自实施以来,中国对独生子女实行奖励政策。那独生子女奖励费是多少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答疑解惑。一、独生子女奖励。以前已经领取过《独生子女光
婚姻家庭
人浏览
符合独生子女的条件是:(1)夫妻双方只生育一个子女或所生育子女只有一个尚在世的;(2)无子女的夫妻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3)夫妻双方社会福利机构收养子女,且没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律分析:独生子女的补贴一般是直接持户口簿和独生子女证到村委或者居委领取即可,该款项会发放到村委或者居委,由他人代为发放到个人手中。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给予获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就不能享受独生子女费及独生子女补贴等相关的政策;独生子女证,是领取每月的独生子女费(孩子14周岁之前),以及享受独生子女补贴(生育独生子女的父母,在60周岁后,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律分析:原则上另一方依然可以享受,但是独生子女按下列标准确定:(1)夫妻双方只生育一个子女或所生育子女只有一个存活的;(2)无子女的夫妻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离婚了能办独生子女证的。但需满足如下情形:(1)夫妻双方只生育一个子女或所生育子女只有一个尚在世的;(2)无子女的夫妻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3)其他情形。法律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再婚双方各有一个子女,其子女是在原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育的,并且其再婚之后没有再次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其属于独生子女,可以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法律依据:《人口与计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外地户口在本地办理不同的证件,办理的程序是不同的,建议直接咨询所需办理证件的相关部门,让他们告知你办理证件的相关手续。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应当由单位所在地的劳动部门进行调解!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在当地读书以当地户口为准,如果学校或者当地政府有文件另行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提起民事诉讼时,一般是要你到你要起诉的那个人所在地的法院办理的。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