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会见嫌疑人时间规定一般多长

更新时间:2023-12-20 18:02:10人浏览
问题描述:
律师会见嫌疑人时间规定一般多长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8534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一、律师会见犯人一次多久时间?
律师会见是没有限制律师会见时间的,律师可以根据案件需要自行安排律师会见时间。作为专业办理刑事案件的我们,一般首次会见时间在2-3小时,当然,部分案件简单的会控制在2小时以内。另外,碰到案情特别复杂的刑事案件,连续会见2天就是比较常见的。我国没有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律师见犯人一次的时间。只规定了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二、律师会见犯人相关法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
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
上述案件,侦查机关应当事先通知看守所。 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提供法律咨询等;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
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 辩护律师同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通信,适用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的规定。
在刑事诉讼中,律师的作用十分明显,其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也可以会见服刑期间的罪犯。
在律师会见服刑人员规定中,明确了律师会见服刑人员的条件、会见程序及所需资料等。在新规中,取消了会见人数限制,服刑人员可以一次性会见两名以上的律师。并且,该规定明确律师会见的时候不能被监听。
律师会见犯人是为了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当事人维护自己的权益,所以律师会见犯人是比有必要的,并且作用是很大的,并且会见律师的人数可以同时会见两个律师。
2023-12-20 18:01:33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6170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一、律师会见犯人一次多久时间?
律师会见是没有限制律师会见时间的,律师可以根据案件需要自行安排律师会见时间。作为专业办理刑事案件的我们,一般首次会见时间在2-3小时,当然,部分案件简单的会控制在2小时以内。另外,碰到案情特别复杂的刑事案件,连续会见2天就是比较常见的。我国没有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律师见犯人一次的时间。只规定了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二、律师会见犯人相关法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
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2023-12-20 18:01:55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0398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法律分析】
刑事拘留期间,律师可以申请会见犯罪嫌疑人,如果案件情况不涉及国家秘密,公安机关都会在48小时内安排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一般情况下,侦查员会在场陪同。审查起诉阶段和审理阶段,律师无需批准即可会见,次数不受限制,时间遵守看守所的作息时间即可。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与非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是不同的,律师是可以向侦查机关提出要求,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律师会见基于不同的部门法律规定,其含义也不尽相同。刑事诉讼法规定律师会见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体现的是一种法律制度。
律师法将律师会见作为一种权利加以规定,强调的是律师依法所享有的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十九条 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
上述案件,侦查机关应当事先通知看守所。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提供法律咨询等;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
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辩护律师同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通信,适用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的规定。
2023-12-20 18:02:10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注意事项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注意事项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期间家属是不可以见面的,但是为了更好地为其提供法律帮助,是可以进行律师会见的,进行更好的辩护,就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注意事项、会见须持有
刑事代理
人浏览
一、律师会见犯人一次多久时间?律师会见是没有限制律师会见时间的,律师可以根据案件需要自行安排律师会见时间。作为专业办理刑事案件的我们,一般首次会见时间在2-3小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会见嫌疑人一般多久能见到
律师会见嫌疑人一般多久能见到
律师会见嫌疑人一般四十八小时内就可以见到。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等要求会见在押犯罪嫌
刑事辩护
人浏览
律师一般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几次
律师一般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几次
律师在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时候,是需要按照刑事诉讼法以及会见的相关法律规定来进行的,不然就会导致会见流程不顺或者次数减少的。那么今天就跟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看看律师一
刑法知识
人浏览
辩护律师在审判阶段的权利
辩护律师在审判阶段的权利
1、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辩护律师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可以听取他们对案件情况的介绍及他们的辩护意见,同时,还可以向他们宣讲法律。其他辩护人
刑事代理
人浏览
一、律师会见犯人一次多久时间?律师会见是没有限制律师会见时间的,律师可以根据案件需要自行安排律师会见时间。作为专业办理刑事案件的我们,一般首次会见时间在2-3小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手续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手续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手续: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刑事辩护
次播放
律师在侦查阶段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
律师在侦查阶段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在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受委托的律师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律师会见在押的犯
刑事辩护
人浏览
【法律分析】在刑事拘留期间,律师可以申请会见犯罪嫌疑人,如果案件情况不涉及国家秘密,公安机关都会在48小时内安排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一般情况下,侦查员会在场陪同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哪种会见?建议你把问题说清楚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民事法律文书首先,写明原告、被告基本情况。其次,写明诉讼请求。在诉讼请求一项中,简要写明原告诉请人民法院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分项逐一列出。再者,写明事实与理由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看一下诉讼收取办法便知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有社保补交纠纷时可以向人社局反映,投诉或举报。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关于户口事宜建议户籍管理部门,各地对户口政策有所差别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