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单位就给三天婚假违法嘛?

更新时间:2023-11-30 13:06:07人浏览
问题描述:
请问北京单位就给三天婚假违法嘛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4554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国家规定的婚假为三天,具有规定如下:
1、职工本人结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假,在批准的婚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
2、结婚双方不在一地的另外给予路程假,通常我们都按最长3天计算,再婚的劳动者,只要他们之间结成的是合法婚姻,同样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与初婚劳动者的法律地位并无不同,员工再婚,也可享受带薪婚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2023-11-30 13:04:13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9664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法律分析:
北京的法定婚假为10天。
国家规定的法定婚假一般为3天,但各地政策有所区别。就北京来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假期7天,享有10天的婚假。
还有一些政策性规定:职工本人结婚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假;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双方晚婚的,婚假延长到15日。法律依据: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云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二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登记结婚的,在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5天。
《辽宁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五条:依法办理婚姻登记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7日;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六条: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假期七天。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将第三十三条改为第二十七条,修改为: “依法办理婚姻登记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八日,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再增加婚假七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三个月,给予其配偶护理假一个月;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
2023-11-30 13:04:16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595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法律分析:我国劳动法并没有直接规定婚假时间长短,关于婚假的规定一般在各地行政法规,政策性规定中,因此各地婚假规定并不一致,在实践中同一地区不同单位也会有很大差别。婚嫁一般由法定婚嫁与晚婚假,法定婚嫁为3天。
婚嫁并没有直接由15天改为3天,部分地区取消了晚婚假,只享有法定婚嫁3天,还有部分地区依然可以享有晚婚假。
《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五条 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法律依据:《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五条 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
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 死亡时,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
二、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云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二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登记结婚的,在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5天。
《辽宁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五条:依法办理婚姻登记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7日;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六条: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假期七天。
《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依法办理婚姻登记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八日,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再增加婚假七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三个月,给予其配偶护理假一个月;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
2023-11-30 13:06:07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婚假申请书范文(2)
婚假申请书范文(2)
XX科(公司)领导:兹有你单位员工XX,已年满XX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条款。本人决定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举行婚礼,并依法享受婚假,望
合同范本
人浏览
《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订)》自2021年11月23日起施行,《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延长婚假十五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婚假怎么算
婚假怎么算
婚假的计算方法为,根据地方性法规进行确定,每一个地方的婚假计算方法都不一样。一般来说,是三天左右的时间,但是实际还是需要
劳动法
人浏览
劳动法 婚假
劳动法 婚假
劳动法婚假规定根据根据《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
婚假
人浏览
婚假包括法定节假日吗?
婚假包括法定节假日吗?
核心提示:婚假是劳动者本人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婚假期间用人单位如数支付工资。按照规定,2016年6月,29个省取消了原有的晚婚假,其中有11个省份删除了相关晚婚
劳动法
人浏览
您好,单位只给三天婚假是违法的,您可以去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全部8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婚假扣工资吗
婚假扣工资吗
婚假不会扣工资。结婚时,男方双方享受法定的婚假期间,公司是不能扣工资的。根据《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在婚假
婚姻家庭
次播放
您好 可以向劳动稽查大队投诉公司
全部7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全面了解情况后才能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结婚假的天数在法律层面没有规定,只在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层面有相关的规定:婚假1-3天,结婚双方不在一地的另外给予路程假,此文件当时针对国营企业。通常我们都按最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双方按法定结婚年龄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如果符合晚婚年龄,可享受晚婚假15天。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同一地点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在探亲假期间结婚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低保户死亡还有什么补助吗
低保户死亡还有什么补助吗
低保户死亡后没有补助。低保是最低生活保障金,不是低保老人丧葬费补贴金,按规定没有。农村低保户被纳入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享受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些扶贫政策
劳动法
人浏览
婚假没有时间限制,在法律层面没有规定,只有在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层面。婚假1-3天,结婚双方不在一地的另外给予路程假,此文件当时针对国营企业。通常都按最长3天计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分包单位可以再劳务分包吗
分包单位可以再劳务分包吗
分包单位不可以再劳务分包。劳务分包是施工行业中的普遍做法,法律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但是禁止将承揽到的分包作业再分包给其他的公司,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分包行
劳动法
人浏览
您好,可申请劳动仲裁;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律分析:首先单位是否辞退员工,如果没有辞退员工的话,员工需要正常到单位上班,如果单位书面通知员工无工作安排,那么员工是属于待岗,单位需要支付员工最低工资。如果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个人清包工需要资质吗
个人清包工需要资质吗
个人清包工通常不需要资质。清包工是指业主自行购买所有材料寻找装修公司、装修队伍或者劳务公司、工程服务公司施工的工程承包方式。业主无需具备资质,装修公司、装修队伍
劳动法
人浏览
以合同约定期限为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2022年北京社保缴费基数是多少
2022年北京社保缴费基数是多少
2022年北京社保缴费的养老保险基数范围在3613元-26541元之间,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则为5360元到29732元之间,工伤保险的缴费基数则为4713元到2
劳动法
人浏览
你好,休息休假管理制度如下:1、对于休息日安排工作的,只有在不能安排补休的情况下,才支付加班报酬(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对于法定休假日安排工作的,无论是否安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女的社保到退休年龄没有交10年该怎么办
女的社保到退休年龄没有交10年该怎么办
女性职工的社保若到了退休年龄没有缴纳够10年的,可以在社保经办机构办理一次性补缴的手续。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
劳动法
人浏览
劳动合同变更时,劳动者可以要求补偿,但用人单位一般不会同意,这时劳动合同无法变更。根据《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企业缴纳五险一金还会不会减免
企业缴纳五险一金还会不会减免
企业缴纳五险一金的费用还是可以减免的,但是需要企业主动申请减免,有关部门是不会主动对其进行减免的。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劳动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