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不读完出去打工有什么后果?

更新时间:2023-11-22 19:04:10人浏览
问题描述:
九年义务教育不读完出去打工有什么后果?
1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891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九年义务教育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不履行这一义务会有一定的法律责任,但并不能说犯法.犯法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没读完书就去打工,算不上犯法,只是触犯了法律责任。法律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九条学校应当在报到时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合格的办理入学手续,予以注册学籍;审查发现新生的录取通知、考生信息等证明材料,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有其他违反国家招生考试规定情形的,取消入学资格。
2023-11-22 19:04:10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劳动教养的对象
劳动教养的对象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初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已近五十载。劳动教养制度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从实践上看,劳动教养在控制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
劳动法
人浏览
对于子女不愿意读书的情形,父母不会因此而被定罪处罚。但如果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令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打工签了合同不去有什么后果
打工签了合同不去有什么后果
打工签了合同不去的,用人单位会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签了劳动合同不去上班的,劳动合同尚未开始履行,没有建立劳动关系,不
劳动法
人浏览
劳动教养是什么
劳动教养是什么
劳动教养就是劳动、教育和培养,简称劳教。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前苏联引进,但形成世界上中国独有的制度。劳动教养并非依据法律条例,从法律形式上亦非刑法规定
劳动法
人浏览
你好,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分析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给孩子读书,九年义务教育犯法吗
不给孩子读书,九年义务教育犯法吗
不给孩子读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犯法的。根据法律规定,犯具有中国国籍是适龄儿童、少年,都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婚姻家庭
人浏览
九年义务教育没读完犯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但不会受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违法。九年义务教育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不履行这一义务就会违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会有承担相应的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九年义务教育没读完犯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但不会受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是否有欠条,对账单,结算单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请问因为什么原因需要查询地址呢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根据情况而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