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超了10几天能当兵吗?打算二次入伍,大专毕业,

更新时间:2023-10-04 13:12:06人浏览
问题描述:
年龄超了10几天能当兵吗?打算二次入伍,大专毕业,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8765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法律分析:二次入伍是可以的。情况有很多种,二次参军主要限制在年龄上。
首先是高学历人征兵可以放宽年龄条件。比如本科生可以放松到24岁,硕士放宽到25岁。理论上高中毕业18岁当两年兵,20岁退伍那年考上大学, 24岁毕业的时候也在应征范围内。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第十一条 全国每年征集服现役的人数、要求和时间,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兵役机关和有关部门组成征集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征集工作。
第十二条 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二十二周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二十四周岁。
根据军队需要,可以按照前款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现役。
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可以征集当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七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服现役。
第十三条 国家实行兵役登记制度。
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都应当在当年六月三十日以前,按照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的安排,进行兵役登记。经兵役登记并初步审查合格的,称应征公民。
第十四条 在征集期间,应征公民应当按照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的通知,按时到指定的体格检查站进行体格检查。
应征公民符合服现役条件,并经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批准的,被征集服现役。
第十五条 在征集期间,应征公民被征集服现役,同时被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招收录用或者聘用的,应当优先履行服兵役义务;有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服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支持兵员征集工作。
2023-10-04 13:10:28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0161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法律分析:
退伍之后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再次入伍。二次入伍指的是退出现役、返回地方的退役士兵 再次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只能是直招士官入伍或者特招军官入伍。
二次入伍的条件:主要限制在年龄上。首先是高学历人征兵可以放宽年龄条件。比如本科生可以放松到24岁,硕士放宽到25岁。理论上高中毕业18岁当两年兵,20岁退伍那年考上大学,24岁毕业的时候也在应征范围内。
其次是考上军校或者成为国防生。征兵的身体条件依然和第一次入伍时一样,标准不能降低。
在体格检查方面,严格遵照统一的标准;唯独占有优势的,面试时,会得到“加分”。
如果第一次入伍时因为训练伤致残,则不能二次入伍。但可以在民政部门依照相关抚恤政策,享受相应待遇。法律依据: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第十九条 全国每年征集服现役的士兵的人数、次数、时间和要求,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兵役机关和有关部门组成征集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征集工作。
第二十条 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二十二周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二十四周岁,研究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二十六周岁。
根据军队需要,可以按照前款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现役。
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可以征集年满十七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服现役。
衍生问题:
衍生问题:
义务兵退役后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对退出现役的义务兵,国家采取自主就业、安排工作、供养等方式妥善安置。
义务兵退出现役自主就业的,按照国家规定发给一次性退役金,由安置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接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给经济补助。
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调整退役金的标准。
服现役期间平时获得二等功以上荣誉或者战时获得三等功以上荣誉以及属于烈士子女的义务兵退出现役,由安置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工作;待安排工作期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生活补助费;根据本人自愿,也可以选择自主就业。
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的义务兵退出现役,按照国家规定的评定残疾等级采取安排工作、供养等方式予以妥善安置;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根据本人自愿,也可以选择自主就业。
2023-10-04 13:10:36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8796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法律分析:退伍后符合条件的是可以继续参军的。以下这些条件只要满足满足其中一项就可以了。一是退伍之后被编进了预备役或者当了民兵,那么就可以二次入伍。条件二是当你满足年龄要求,并且是自愿参军的,那么就可以二次入伍。
第三种是你在高中毕业之后进部队当兵,退役后继续读本科,如果毕业后没有超过23岁,那么还可以继续当兵。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第五十一条 战时根据需要,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决定征召三十六周岁至四十五周岁的男性公民服现役,可以决定延长公民服现役的期限。(2021年10月1日施行)
2023-10-04 13:12:06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我国法律如何保护军婚
我国法律如何保护军婚
军人是肩负守家卫国重任的,而作为军人的配偶也是需要有大义的。军人肩负重任,对家庭的照顾会有所不周,所以,我国婚姻法对于军婚是有所保护的,那么,我国法律如何保护军
婚姻家庭
人浏览
法律分析:大学毕业24岁一般不能去当兵,除非特招入伍。参军的年龄限制:男青年为年满18岁至20岁,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可放宽到21岁,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当兵几年可以退伍
当兵几年可以退伍
当兵退役的时间:1.如果是义务兵的,两年可以退伍。2.如果是士兵服现役的,时间自征集工作机构批准入伍之日起算,士兵退出现
劳动法
人浏览
军婚的法律制度
军婚的法律制度
军婚的法律制度《婚姻法》第33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这一规定表达了这样一个含义:如军人一方无重大过错,非军人
军人离婚
人浏览
军婚概念
军婚概念
夫妻双方或一方是现役军人的婚姻关系。现役军人是指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服役、具有军籍的人员。退役军人、复员军人、转业军人和军事单位中不具有军籍的职
军人离婚
人浏览
法律分析:二次入伍是可以的。情况有很多种,二次参军主要限制在年龄上。首先是高学历人征兵可以放宽年龄条件。比如本科生可以放松到24岁,硕士放宽到25岁。理论上高中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当兵不能超过多少岁
当兵不能超过多少岁
当兵不能超过24岁。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二十二周岁以前仍可
行政管理
人浏览
父亲判过刑的,孩子不能当兵,因为政审不合格。法律规定:有以下情况不能征集服现役:配偶、子女、直接抚养人或者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其他亲属,有被刑事处罚、开除党籍、开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律分析:有机会获得二次入伍的退役士兵年龄不得超过24周岁,这是兵役法规定的“硬指标”,是入伍当兵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义务兵退役以后便与百姓无异,所以再次报名参军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您好,您提供了精准的扶贫的相关证明吗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可以。流程如下:1、首先进行登报挂失申明;2、到户主的户籍所在地辖区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开具辖属居民证明;3、持个人和家庭其他成员的身份证、登报挂失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收养小孩的户口办理流程如下:1、提交收养申请书、提交证件和材料:材料包括:(1)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2)由收养人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企业聘用兼职员工,如果是劳务关系,不需要缴纳社保果是劳动关系,是否需要办理社保以及如何办理社保,需要根据劳动关系的不同类型来看。兼职员工的情形主要有: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