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限制高消费的跟我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3-09-11 16:40:41人浏览
问题描述:
被限制高消费的跟我怎么办?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综合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0797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限制高消费的原因是当事人拒不执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限制高消费,即限制有关人员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主要是针对那些有清偿能力却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根据有关规定,被执行人违反限制消费令进行消费的行为属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行为,经查证属实的,依照规定,予以拘留、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2023-09-11 16:37:51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0177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被法院限制高消费可以申诉:1、需要准备好一和二审裁判书文书材料。2、还需要写上一份解除法院限制高消费的申请书。3、我们作为证据使用的裁判书和申请书,需要提交一份电子版的作为审使用。4、我们可以聘请律师,帮助我们法院限制高消费的申诉。5、将解除法院限制高消费申诉的其他证据准备齐全。6、还要需要提前向相关的法院提出申述请求。7、法院限制高消费期限内,提供有效的担保人同意,也可以解除法院限制高消费申诉。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 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一) 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的二) 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的三) 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四)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五) 因审判监督或破产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失信被执行人中止执行的六) 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的七) 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的。
2023-09-11 16:38:10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6469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被法院限制高消费可以申诉:1、需要准备好一和二审裁判书文书材料。2、还需要写上一份解除法院限制高消费的申请书。3、我们作为证据使用的裁判书和申请书,需要提交一份电子版的作为审使用。4、我们可以聘请律师,帮助我们法院限制高消费的申诉。5、将解除法院限制高消费申诉的其他证据准备齐全。6、还要需要提前向相关的法院提出申述请求。7、法院限制高消费期限内,提供有效的担保人同意,也可以解除法院限制高消费申诉。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 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一) 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的二) 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的三) 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四)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五) 因审判监督或破产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失信被执行人中止执行的六) 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的七) 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的。
2023-09-11 16:40:41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导游强制购物消费怎么处罚
导游强制购物消费怎么处罚
跟团出游,导游强制购物消费的情况并不少见,旅客就导游强制购物和天价购物的投诉不在少数,那么导游这种强制购物消费的行为怎么处罚?国家旅游局于2015年9月29日公
餐饮旅游
人浏览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不是按照额度来限制的,而是按照失信被执行人的消费情况来限制的,也就是限制消费项目。限制高消费是指通过法令或者相关规定限制人们超过人们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被限制高消费怎么处理
被限制高消费怎么处理
被限制高消费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1.尽快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2.与对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将其履行完毕。3
损害赔偿
人浏览
强化消费维权
强化消费维权
消费维权是法律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重要职责,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级工商机关积极创新消
消费维权程序
人浏览
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令
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令
为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债务,对长期赖债、态度恶劣、情节严重的被执行人实施严厉打击,在全社会营造守法诚信的舆论氛围,最终解决“执行难”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强制执行费用
人浏览
建议委托律师代理案件,提供法律帮助。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院限制高消费后怎样可以取消
法院限制高消费后怎样可以取消
法院限制高消费后可以取消的情形为:1.在限制高消费期间,被执行人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或者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解
诉讼
人浏览
旅游被强制购物、消费怎么办?
旅游被强制购物、消费怎么办?
核心提示: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安全;次要保留相关证据,旅游结束后,到旅行社进行反映求得解决,可致电旅行社的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具体的维权方法由法律快车编辑为您介绍。旅
旅游纠纷
人浏览
被限制高消费了,查看短信。 1、首先查看短信内容并核实信息,确保收到的短信是来自同程旅行官方渠道。 2、其次确认被限制高消费,及时联系同程旅行客服,了解具体原因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一、高消费限制可以解除吗1、高消费限制是可以解除的,在限制消费期间,被执行人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或者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解除限制消费令;被执行人履行完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院会采取下列措施来限制老赖的高消费:1、限制乘坐交通工具;2、限制酒店等高消费场所;3、限制购买房屋等不动产;4、限制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5、限制非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限制高消费不是终身。在限制消费期间,被执行人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或者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解除限制消费令;被执行人履行完毕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限制高消费属于民事执行威慑制度,不适用抗诉制度,被执行人想要解除限制消费令的,应当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或者请求申请执行人同意,符合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解除限制消费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很高兴为你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全部1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建议及时报警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可以会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判决后,如还在上诉期内,一审律师可会见;如判决已生效,需重新委托申诉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在哪里申请入党容易通过没有特别规定,具体的申请程序如下:1、递交入党申请书向所在的工作单位、户口所在地、居住地党组织(选其中之一即可)递交入党申请书,经党小组推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微信支付被永久冻结,钱出不来,如果自己确定自己的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以打电话到微信的官方客服进行投诉,申请解冻。微信方面会告诉你具体是哪个部门下达的冻结指示,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当时满14周岁了么,发生关系的时候,如涉嫌隐私,请与我电话沟通。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青楠律所为你解答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的情况涉嫌非法拘禁和人身伤害,建议立即报警并收集证据。依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您的遭遇明显超出法律规定的社区矫正范畴,且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若不及时处理,可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如果对方使用望远镜窥探你家的私人生活或私人空间,这可能构成对你隐私权的侵犯。但判断是否侵权还需具体分析。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