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离职社保显示在职怎么办,法律怎样规定

更新时间:2023-08-12 11:56:17人浏览
问题描述:
已经离职社保显示在职怎么办,法律怎样规定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7815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您好,如停保请与社保部门沟通
2023-08-12 11:54:02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7827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需要办理社保关系转移手续的
2023-08-12 11:54:29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6743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法律分析:员工已离职,社保还显示在职状况,说明员工原单位没有为员工办理社保减退工作,员工可以1653拨打原单位电话要求单位减退。如果单位不予减退的话,员工可以向人社局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2023-08-12 11:56:17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厂里交的社保辞职了怎么办
厂里交的社保辞职了怎么办
厂里交的社保辞职了怎么办用人单位进行了社保代扣代缴行为的,其员工在辞职之后,是需要自己前往社保局,来进行社保的缴纳的,不然...
辞职
人浏览
辞职后社保怎样处理
辞职后社保怎样处理
用人单位应在劳动者离职后的十五日内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手续,劳动者到新用人单位就业的,由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缴纳
劳动法
人浏览
辞职后个人社保怎么交?
辞职后个人社保怎么交?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为了预防和强制社会多数成员参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
社会保险
人浏览
关于新员工入职后,社保怎么处理
关于新员工入职后,社保怎么处理
新员工入职后,用人单位要及时为新员工购买社保、或者办理社保账户转入手续。那么用人单位没有及时办理社保事情时候,医疗费由谁承担?企业在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员工办理
保险新知
人浏览
离职社保怎么转移
离职社保怎么转移
劳动者离职后的社保转移手续:1、用人单位向社保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2、符合条件的,向参保人员发出
劳动法
人浏览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要多少律师费,可以由当事人进行协商确定,所以具体的数额,请自行与律师协商。一、按计时收费方式收费的收费标准:200-3000元/小时。二、按计件收费方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记录是会有的,不会消除,但如果你履行了,就是显示已经结案了。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的信息数据由执行法院通过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录入。信息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看一审是如何判决的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要根据具体案情而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