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被人诬告为强奸同伙,但是有没有证据。像这种情况拘留所最多可以拘留多久?

更新时间:2018-09-20 16:34:56人浏览
问题描述:
我朋友被人诬告为强奸同伙,但是有没有证据。像这种情况拘留所最多可以拘留多久?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0258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拘留所最多拘留20天。
在拘留所拘留属于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最长是15天,如果两个以上违法行为合并执行最多拘留20天。
行政拘留是一种重要的也是常见的行政处罚的种类。
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专指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
因此法律对它的设定及实施条件和程序均有严格的规定。行政拘留裁决权属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期限一般为10日以内,较重的不超过15日。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
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2018-09-20 16:21:22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7575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强奸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如下: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种犯罪是行为人企图假借司法机关实现其诬陷无辜的目的。这种犯罪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使无辜者的名誉受到损害,而且可能导致错捕、错判,甚至错杀的严重后果,造成冤假错案,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机关的威信。
中国宪法将惩治诬告陷害提高为宪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客观要件首先,必须捏造犯罪事实,即无中生有、栽赃陷害、借题发挥把杜撰的或他人的犯罪事实强加于被害人。
所捏造的犯罪事实,只要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责任即可,并不要求捏造详细情节与证据。有一种观点认为,捏造他人一般违法事实的也构成诬告陷害罪,中国不同意这种观点。
因为本法明文要求主观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其次,必须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告发方式多种多样,如口头的、书面的、署名的、匿名的、直接的、间接的等等。
如果只捏造犯罪事实,既不告发,也不采取其他方法引起司法机关追究的,则不构成本罪。再次,必须有特定的对象。如果没有特定对象,就不可能导致司法机关追究某人的刑事责任,因而不会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
当然,特定对象并不要求行为人点名道姓,只要告发的内容足以使司法机关确认对象是谁就构成诬告陷害罪。至于被诬陷的对象是遵纪守法的公民,还是正在服刑的犯人,以及是否因被诬告而受到刑事处分,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诬陷没有达到法定年龄或者没有辨认或控制能力的人犯罪,属于对象不能犯,仍构成诬告陷害罪。最后,由于本罪规定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中,故诬告自己犯罪的,不成立本罪。
[5]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可构成,但是,如果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要从重处罚。本罪的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导致被害人成为刑事侦查的对象或卷入刑事调查或刑事诉讼就构成犯罪既遂。
被诬告人是否因此受到刑事处罚,则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在捏造事实,一向有关机关或单位告发就会产生被告发人遭受刑事追究的危害后果,但仍决意为之,并且希望这一危害结果发生。
其动机可多种多样,有的是挟嫌报复、栽赃陷害、发泄私愤;有的是名利熏心、嫉贤妒能、邀功请赏:有的是居心叵测,排除异己,欲取而代之;有的是嫁祸他人,以洗刷自己、摆脱困境;等等。
但不管其动机如何,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如果不具有这一目的,而仅仅是为了诸如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升迁而捏造事实诬告其有不道德甚或一般的违法行为,就不能构成本罪。
当然,行为人实施了诬告陷害的行为,但是否实现了其目的即他人是否已受到刑事追究,则不影响本罪成立。至于受到刑事追究,则是指公安、检察、法院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所告发的事实已立案查处。
2018-09-20 16:28:26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432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二款规定: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  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情况复杂,依照本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2018-09-20 16:34:56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被人诬告强奸,如何证明自己无罪?
被人诬告强奸,如何证明自己无罪?
强奸罪是非常严重的罪行,违背妇女意愿强行与其发生性行为,构成强奸罪,如果犯罪属实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有时候也会...
刑法知识
人浏览
被拘留8个月,时间挺久了,如果证据确实充分,又不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很难放人,没有法律规定必须羁押多久才放人,只要不符合羁押条件会变更强制措施,建议委托律师根据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诈骗罪拘留多少天判刑
诈骗罪拘留多少天判刑
刑事拘留一般不得超过14天,特殊情况拘留延长至30天、审查批捕不超过7天,最长37天。也就是在37天内必须做出一个变更或
刑事辩护
次播放
被告人朱乐等人强奸、非法拘禁、抢劫案
被告人朱乐等人强奸、非法拘禁、抢劫案
【要点提示】被告人限制被害人的人身自由后,胁迫被害人一起到家中劫取财物,不应认定为“入户抢劫”。【案例索引】一审法院:江苏省沛县人民法院
刑法案例
人浏览
在赌场放高利贷被抓,最多拘留多长时间
在赌场放高利贷被抓,最多拘留多长时间
在赌场放高利贷被抓,最多拘留多长时间提供借款的一方,称为贷款人,也可以称为出借人。借用款项的人,称为借款人。借款合同的标的物仅限于货币,即金钱,因此借款合同只是
高利贷
人浏览
般来说涉嫌贩毒的话,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然后审查查明涉嫌贩毒属实的话,会移交检察院提起公诉,然后递交法院判决等·~~被拘留的期限是刑事拘留最长37天,根据刑诉法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贩毒刑事拘留多久
贩毒刑事拘留多久
贩毒刑事拘留多久?1、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在拘留后3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特殊情况下,可延长1日
刑事辩护
次播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1、如果是被行政拘留,而当事人对公安机关的处罚不服的,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依法撤销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2、如果是被刑事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强奸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如下: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种犯罪是行为人企图假借司法机关实现其诬陷无辜的目的。这种犯罪不仅侵犯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逮捕后的羁押期限一般是三个月的,需要结合具体案情的,有些情况下是可以延长的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施工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施工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施工合同是要式合同。所谓要式合同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应当采取特定方式订立的合同。施工合同是指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施工、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协议,当事人订立施工合同应当采用
合同纠纷
人浏览
刑事拘留最长37天,可能已经涉嫌犯罪,建议趁早委托律师介入。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
施工合同诉讼有效期一般是3年,特殊情况从其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3年,自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保护,但可以受理其诉讼
合同纠纷
人浏览
认定租赁合同的效力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否具备生效的条件,合同生效的条件有: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施工合同几年没有诉讼时效
施工合同几年没有诉讼时效
施工合同三年超过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以申请适当延长。
合同纠纷
人浏览
驾校不退学费双方可以进行协商,如果对协商结果不满,可以到驾校主管部门交通局运管处进行投诉。投诉请求协助申请退费这种途径省时省力,在没有培训合同和有效票据的情况下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建设合同属于什么类别合同
建设合同属于什么类别合同
建设合同属于承揽类别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通常包括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依法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对承包人和发包人具有
合同纠纷
人浏览
承揽合同纠纷是什么意思
承揽合同纠纷是什么意思
承揽合同纠纷是在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如报酬支付纠纷、定作物质量纠纷、承揽人保管纠纷、违约纠纷等。
合同纠纷
人浏览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吗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吗
先施工后签合同违法,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对于合同签订前的履行过程,由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法律责任界定不清,容易产生法律纠纷,合同的事前
合同纠纷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