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总则 > 民事法律行为 > 合同欺诈的法律认定是什么

合同欺诈的法律认定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01-16 00:31:56 人浏览

导读:

合同欺诈的法律认定是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存在欺诈行为导致合同订立并不是基于合同当事人的自愿原则下进行的。合同欺诈的特点的存在欺骗性的邀请、欺诈人对合同主要条款做虚假介绍等。

合同欺诈的法律认定是什么

  一、合同欺诈的法律认定是什么

  合同欺诈的法律认定是:

  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表面上是合法的,行为人通过订立、成立、履行合同行为使自己的行为合法化;

  另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本质是非法的,行为人的行为破坏了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使相对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合同欺诈行为的二重性使合同欺诈行为成就的合同在法律上是一个矛盾体,从而使其成为利用合同从事违法活动的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法律快车提醒,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不同,合同欺诈包括两种即民事欺诈和刑事意义上的欺诈。

  二、合同欺诈的特点有哪些

  1.欺诈人发出欺骗性或虚假性的邀请,诱导对方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采取欺诈手段实现签约目的。

  2.欺诈人对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及有关关键性事实作虚假介绍,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向对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致使对方做出错误的承诺,以实现其订立合同的目的。

  3.所签合同生效后欺诈人通过双方履行该合同,达到其获取不法利益的目的。

  4.合同欺诈的突出特点是欺诈人一般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或具有一定的实际履约能力,同时可能还积极履行所签合同的部分条款,即通过履行一定的合同义务,从被欺诈方获得不法利益。

  5.在合同签订时,故意省略“合同违约条款”,不约定合同违约的相关处罚规定,使得占据强势的欺诈方获得不法利益。

  6.在合同签订时,故意预留“陷阱”或者“圈套”,使得被诈骗方在合同执行时有过错行为,使得诈骗方获得不法利益

  三、合同欺诈的常见情形

  1.伪造合同。

  2.货物引诱。这种打法使欺诈方伪装成供货方当事人实施的。

  3.虚构主体。

  4.谎称专利技术引诱。

  5.虚假广告、信息引诱。

  6.虚构担保。

  7.抵债诈骗。欺诈人先与对方签订合同,想方设法让对方先履行,待对方交付货物后,声称自己无力支付货款,愿以产品抵货款。对方被逼无奈,只好接受欺诈人的条件。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