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总则 > 民事法律行为 > 显失公平的法律效力及判断

显失公平的法律效力及判断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7-13 14:08:05 人浏览

导读:

显失公平的法律效力,在《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有具体规定;显失公平的判断要看当事人一方有无利用优势或利用对方经验不足,在合同条款中出现明显失衡的权利义务约定。

显失公平的法律效力及判断

  一、显失公平的法律效力

  显失公平的法律效力如下:

  1.如果当事人都自愿认可接受的,合同有效,双方都需要遵守合同约定。

  2.但如果当事人不认可显失公平合同的,可以要求解除、撤销合同,那么合同归于无效。

  法律快车提醒您要注意的是,撤消权的法定诉讼时效只有一年,合同当事人就应及早行使撤消权。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显失公平的判断

  显失公平的判断如下:

  1.合同当事人一方利用了对方紧迫情势、缺乏实际经验或不知情,使之提出或接受了明显不利的条件;

  2.当事人一方不正当地利用其在经济地位、社会影响或人际关系上的优越条件,使对方接受或提出明显不公平的交易条件;

  3.因第三方的不正当干涉,使双方当事人不得不达成显失公平的协议。

  三、显失公平和乘人之危的区别

  显失公平和乘人之危的区别:

      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

  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他人的为难处境或紧迫需要,强迫对方接受某种明显不公平的条件并作出违背其真实意志的意思表示,例如,亲友为抢救危重病人急需借钱之机,借款人借机提高利息,这就属于乘人之危的行为。乘人之危行为绝对无效,而显失公平行为相对无效。乘人之危行为的构成须以行为结果显失公平为要件。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