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合同 > 合同的效力 > 以欺诈的方式订立的合同是否有效

以欺诈的方式订立的合同是否有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7-28 14:42:55 人浏览

导读:

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那么以欺诈的方式订立的合同是否有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以欺诈的方式订立的合同是否有效

  一、以欺诈的方式订立的合同是否有效

  如果发生了欺诈行为,那么签订的合同就是无效合同,并且这个合同的内容不能违反国家规定。通常情况下,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公平公正,并且不能够有其他行为。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效力认定

  我国《劳动法》第十八条对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规定为无效的劳动合同,并将确认合同效力的权力赋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劳动法》九十七条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劳动合同的无效是由于劳动者的原因所导致,劳动者该如何对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劳动法》及司法解释并未作出规定。2008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在劳动合同订立时,劳动者如对用人单位欺诈,损失的仅仅是欺诈被识破后的剩余劳动合同期限履行利益;而用人单位的欺诈,其后果也就是合同不再履行,向劳动者按照同工同酬原则支付劳动报酬,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再支付数额有限的经济补偿金作为赔偿而已。

  三、如何确定合同的效力

  合同的生效,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只有满足一定的要求,合同的效力才能够实现。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的生效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一般不能自己订立合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只能订立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合同。

  2.意思表示真实

  所谓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将其内在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示于外部,并足以为外界所客观理解的要素。意思表示真实要求表示行为应当与效果意思相一致。意思表示真实是合同生效的重要要件。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就在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的规定。对合法的意思表示,法律赋予其法律上的约束力,不合法的合同显然不能受到法律保护,也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如双方当事人不能签订买卖枪支等国家禁止交易的合同,类似这样的合同即使意思表示真实也不受法律保护。不违反法律,是指合同不得违反法律的强行性规定,也不得规避法律。但若仅仅是部分条款违法,确认部分条款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

  4.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当事人未订立合同,但从双方行为能够推定有订立合同意愿的,法院可以认定为是“其他形式“订立的合同。如果法律对合同的形式作出了特殊规定,当事人必须遵守法律规定。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详细介绍的关于以欺诈的方式订立的合同是否有效、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效力认定等的全部内容,相信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还有什么法律问题需要帮助解决,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为你进行专业的解答。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