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婚姻家庭 > 收养 > 法院如何解除收养关系

法院如何解除收养关系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7-20 15:37:31 人浏览

导读:

在我国一般有两种方式解除收养关系,一是)因双方协议而解除;二是因当事人一方的要求而解除。第二种解除方式,有一方坚决不同意的,一般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解除其收养关系,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调解或判决解除其收养关系。那么法院是如何解除收养关系的?以下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法院如何解除收养关系

  一、法院如何解除收养关系

  (一)人民法院解除收养的纠纷,应当坚持保护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保障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双方的利益,根据不同情况实事求是地妥善解决。

  1、养父母或生父母反悔,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人民法院应查明情况,听取被收养人的意见,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处理。

  2、养父母不尽抚养义务,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应予解除

  3、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再继续共同生活对双方均为不利,一方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般可准予解除。

  4、养父母发现养子女有生理缺陷或者其他病症,要求解除收养敏捷,一般不予解除。但生父母在送养时有意隐瞒的,可准予解除。

  (二)收养关系不会自动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收养关系:

  1、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

  2、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

  3、送养人行使对养父母子女关系的解除权的。

  4、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的。 养子女年满10周岁的应征得本人同意。 被收养人仍未成年的,收养人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送养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

  二、如何进行诉讼解除收养管辖程序

  一般应该到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向法院提交起诉状、证据等材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三、诉讼解除收养管辖如何举证

  1、收养关系的证明(收养公证书、户籍簿、居委会、村委会等有关单位的证明或证人姓名、地址与本人的关系);

  2、未成年人提出解除收养关系的,应由其监护人提供生父母的姓名、住址及工作单位;

  3、解除收养关系的原因事实及证据;

  4、财产、住房状况及其证据。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法院如何解除收养关系的相关知识,人民法院解除收养的纠纷,应当坚持保护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保障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双方的利益,根据不同情况实事求是地妥善解决。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