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合同 > 借款合同 > 朋友之间借款要注意什么问题

朋友之间借款要注意什么问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1-25 15:04:04 人浏览

导读: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有人轻信“朋友”,随意将钱借给他人并且没有立字据。那么,朋友之间借款要注意什么问题?朋友借钱拖着不还怎么办?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朋友之间借款要注意什么问题

  一、朋友之间借款要注意什么问题

  (一)注意借款人的信誉和偿还能力首先要看对方的固定资产、经济收入等情况,判断其是否具备偿还能力;二要看对方平时为人怎样,信誉如何,如果借款人有过“有借 无还”的 “劣迹”,就要坚决拒绝。切-莫因碍于面子、听信花言巧语或接受小恩小惠而盲目借款,不然,最终吃大亏的还是自己。

  (二)应有借款合同或借据借款时,不要顾及人情、关系等因素,一定要让借款人当面写清合同或借据,并写明借款人、借款金额、用途、利率和还款时间等内容,签字画押,双方各执一份,妥善保存。

  (三)对于比较大的款项,应履行担保和抵押手续为了保险起见,对于大额借款最好由借款人找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担保人或担保单位,必要时还可以让借款人以存单、债券、机动车、房产等个人财产作抵押,并完善担保或抵押手续。这样,借款人万一出现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可以向保证人追索借款或合法地以抵押物抵偿借款。

  (四)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应合法对于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赌博、贩毒吸毒等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国家法律不予保护。俗话说,君子聚财,取之有道。在借款时,切莫只看个人私利,把钱借给违法乱纪之人。

  (五)借款利率应合理合法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同时,利息不得计入本金计算复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利滚利”,超出部分的利息和复利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借款双方协商的利率应在合法范围之内。

  (六)运用法律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不讲信誉,逃账赖账,债权人切-莫采取扣押人质、强抢货物等过激的违法行为,要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照法律 规定,对于事实比较清楚,数额不大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直接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必要时,法院可以施行强制执行措施。

  (七)谨防“非法集资”式的民间借贷一些个体企业或业户利用人们贪图高利的心理,抛出高利诱饵,在同地域或熟悉人之间进行地下非法集资。这类集资经营者不是挥霍过度、无力偿还,就是金蝉脱壳、卷款而逃,使债权人血本无归。这种变质的民间借贷风险最大,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形式和内容】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二、朋友借钱拖着不还怎么办

  朋友之间先协商一下看看给不给,不给且数额巨大的话就可以起诉来追回。起诉大概的程序如下:

  (一)写好起诉书;

  (二)携带证据和起诉书到法院立案并交诉讼费;

  (三)法院审查确定受理后就会开庭审理;

  (四)法院判决;

  (五)执行判决。

  民事案件审理时间:简易程序3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三、朋友借钱怎么写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种类,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人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种类的借款实行不同的政策。根据借款人的所有制性质、产业属性、借款的用途以及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确定借款的种类。比如,根据借款的期限可以划分为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从贷款用途上划分为工业借款、农业借款等。

  (二)币种,主要是指借款是人民币还是某种外币。

  (三)用途,主要是指借款使用的目的。根据我国现行的金融政策,向金融机构的借款应当专款专用,以保证借款在金融机构的监督下及时收回。

  (四)数额,是指借款数量的多少。应当包括借款的总金额以及在分批支付借款时,每一次支付借款的金额。

  (五)利率,是指借款人和贷款人约定的应当收的利息的数额与所借出资金的比率。

  (六)期限,是指借款人在合同中约定能使用借款的时间。当事人一般根据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周期、还款能力和贷款人的资金供给能力等,约定借款期限。

  (七)还款方式是指贷款人和借款人约定以什么结算方式偿还借款给贷款人。

  以上所列举的合同内容仅是一些具有借款合同特点的条款,除了以上七项内容外,借款合同的当事人还可以对其他需要约定的内容作出约定。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朋友之间借款要注意什么问题的相关知识,朋友之间先协商一下看看给不给,不给且数额巨大的话就可以起诉来追回。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引用法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