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继承 > 遗嘱继承和遗赠 > 怎么证明遗赠不知情

怎么证明遗赠不知情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1-04 11:10:04 人浏览

导读:

遗赠是指自然人死亡前约定自己死后将财产赠与给另一个自然人的行为,所有权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接受遗赠的人没有需要履行的义务,但是享有获得此财产的权利。因此遗赠和继承存在很多不同点。那么怎么证明遗赠不知情?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怎么证明遗赠不知情

  一、怎么证明遗赠不知情

  法律上要通过证据证明不知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所有的案件事实都需要有证据来支撑。证据是指依照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对于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正确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审判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证据和证据形成的证据链再现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依据充足的证据而作出的裁判才有可能是公正的裁判。

  想要证明当事人对案件情况不知情,与证明其他事实所需要对证据并没有什么区别。比如证人证言能够证明当事人对案件事实不知情,或者有相关物证如监控录音录像等能证明当事人案发的时候并不在场,用来证明当事人对案件不知情也都是可以的。

  二、什么是证据保全

  这是指对证据采取措施加以收取和固定。证据由于时过境迁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失灭、失真或难以取得,如证人将要出国或因病可能死亡,现场脚印会模糊甚至消失,物证可能会腐烂、变质或变形等。因此,为了有效地利用证据认定案情,司法机关和有关机关必须采取措施对证据加以保全。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保全,包括对被告人的讯问和对证人、被害人的询问采用笔录;对勘验现场,检查人身,检查、扣押物证、书证,采用笔录、照相、绘图、复制模型、录像、查封和收存等。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保全,可由诉讼参加人提出申请,也可由人民法院根据需要主动采取。

  民事诉讼当事人在起诉前申请证据保全,应由公证机关进行。当事人在起诉后,应当申请公证机关将所保全的证据,提交受诉人民法院。当事人在起诉后申请证据保全,由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后作出是否准许的裁定。按照保全程序而确定的证据,以后法院在审判案件时是否采用,要以被保全的证据对案件是否有意义来决定。

  三、可以作为证据的材料有哪些

  1、物证;

  2、书证;

  3、证人证言;

  4、被害人陈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6、鉴定意见;

  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遗赠需要符合自己的意愿,通常会通过书面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经过证明后就具有法律效力,当条件发生时就可以生效。受遗赠人只需接受,但是也可能存在不知情的情况,需要一定证据证明。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收集的关于怎么证明遗赠不知情的相关知识,如您还有疑惑,请咨询法律快车栏目律师,他们会给您更专业的解答。

引用法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