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人格权 > 姓名权和名称权 > 姓名权与名称权的区别

姓名权与名称权的区别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5-26 16:58:09 人浏览

导读: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侵害名称权和名称权的行为,盗用、冒用它人名称和姓名的行为多数时候已经构成了侵权。法律保护我们的名称权和姓名权不受到侵犯。那么,姓名权与名称权的区别?以下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姓名权与名称权的区别

  一、姓名权和名称权的区别

  姓名权和名称权两者不是一回事,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在于:姓名权与名称权均是民事主体对自己的姓名、名称符号所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的权利。

  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是主体不同。

  姓名权的享有主体是自然人,名称权的享有主体是依据《民法典》规定的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合伙人。

  是内涵不同。

  姓名中含字、号、曾用名、笔名等;名称中则没有什么其他内含,只是有时名称表现为商号或标记。

  )是限制不同。

  姓名的获取通常是婴儿的父母或其他亲属代为取得,基本没有什么限制;名称是社会团体获得法人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名称的获取必须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四是权能不同。姓名权的权能有决定权、变更权和使用权;名称权除了决定权、变更、使用权外,还有名称转让权。我国《民法典》第九十九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

  ()姓名权的主体仅限于自然人。

  而名称权的主体有三:1、法人;2、个体工商户;3、个人合伙。

  五)名称原则上只能有一个,姓名则可以有多个。

  六)名称权在登记范围内具有专用性,姓名权无专用性。

  (七)名称权可依法转让,姓名权不得转让。

  二、侵犯名称权的构成要件

  任何侵害名称权的行为,只要具备侵权构成要件,都构成名称侵权行为。侵害名称权的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1.干涉名称权的行为。非法干涉,包括对名称设定、专有使用、依法变更和依法转让的干预。干涉名称的行为为故意的行为,如强制法人或其他组织使用或不使用某一名称,阻挠名称的转让、变更行为,非法宣布撤销他人名称等。

  2.非法使用他人名称的行为。包括冒用和盗用他人登记的名称。盗用名称是未经名称权人同意,擅自以他人的名称进行社会活动。冒用名称是冒充他人的名称,以为自己的目的而行为,即冒名顶替。在名称登记范围内,同行业的营业以不正当竞争目的而使用与登记相似易于让人误认的名称,为名称的故意混同,亦为侵害名称权行为。

  3.不使用他人名称的行为。应当使用他人名称而不使用,或者改用他人的名称,为侵害名称权。如甲商店出售乙厂的产品,却标为丙厂的名称,甲对乙的名称不使用,构成对乙厂名称权的侵害。

  三、侵犯姓名权的构成要件

  1、侵害行为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姓名权的行为一般由作为的方式构成,其中最主要的最常见的行为就是干涉、盗用和假冒他人的姓名。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和变更自己的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

  未经权利主体的同意或授权,擅自以权利主体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或从事不利于权利主体、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即是盗用他人姓名的行为。

  (3)假冒姓名。

  假冒他人姓名是冒名顶替、冒充他人姓名进行活动。

  2、行为人的过错

  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以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为要件。行为人故意的情况下,其行为构成侵害他人姓名权,如果行为人因过失而将他人的名字弄错,不应认定为侵害姓名权。在实践中,我们一概以故意实施的行为即构成侵犯姓名权,过失则不构成侵害姓名权,在侵害姓名权的诉讼中,原告只要证明被告实施了侵权行为,就可以推定被告有过错,而被告是否存在过错,则要由被告自己举证加以证明。

  3、损害后果

  侵害行为人只要实施了盗用、冒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故意不使用他人姓名的行为,就可以认定已经造成了损害后果,受害人列出其他特别的损害事实,即可主张权利。

  4、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姓名权与名称权的区别的相关内容。姓名权和名称权两者不是一回事,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主要是主体不同、内涵不同、限制不同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可以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引用法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