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专利法 > 专利权人 > 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

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7-07 13:24:25 人浏览

导读:

现在很多创造和发明,是会申请专利权的,专利权其可以使用、授权许可及转让专利,这都是应有的权利。当然,享受权利就要付出义务,专利权人应在专利许可当地缴纳年费,如果逾期,会产生滞纳金。那么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下面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现在很多创造和发明,是会申请专利权的,专利权其可以使用、授权许可及转让专利,这都是应有的权利。当然,享受权利就要付出义务,专利权人应在专利许可当地缴纳年费,如果逾期,会产生滞纳金。那么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下面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

  专利权人是专利权的所有人及持有人的统称。即专利申请被批准时,被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既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专利权人的权利包含专利人身权和专利财产权两个方面。

  (一)专利人身权

  专利人身权主要是指专利发明人、设计人有权在专利文件中写明自己是该专利的发明或设计人,即署名权,署名权不因专利财产权的转让而消失。另外,还有专利文件的修改权等。

  (二)专利财产权

  专利财产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独占权。指只有专利权人才有实施其发明创造的制造、使用、销售,对该专利获得享有独占的权利,任何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均不得不经许可,不支付报酬使用、制造、销售专利产品。

  2、许可权。即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他人专利的,应当与专利权人订立书面实施许可合同,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使用费。被许可人无权允许合同规定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专利。

  但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发明专利,对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决定在批件的范围内推广应用,允许指定单位实施,由实施单位按国家规定向专利权人支付报酬。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的发明专利,对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需要推广的,也可以按前述办法执行。

  被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强制实施许可的专利,可以不征得专利人许可,但使用人应支付报酬。

  转让权。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专利申请权和专利可以转让。”但转让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并登记,经公告后转让合同才生效。

  二、专利权的期限有多久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权期限届满后,专利权终止。专利一旦失效,即不再受保护,该发明便进入公有领域,也就是说,权利人不再对该发明享有专有权,该发明可由他人进行商业性利用。专利权期限届满前,专利权人可以书面声明放弃专利权。

  在向专利管理局申请专利权之后,如果能够符合规定的条件,那么经过审查、公告,就会授予申请人专利权,至此申请人也会成为专利权人,然后享有一定的权利。而能够成为专利权人的,除了个人之外,其实单位也是可以作为专利权的主体。在专利权人类型上面,大致分为了三种,包括发明、设计人所在单位;发明人、设计人;共同发明人、共同设计人。

  三、专利权人的类型有几种

  专利权人包括三种类型:

  1、发明人、设计人所在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

  2、发明人、设计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所完成的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所有。专利法所称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在完成发明创造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其他从事辅助工作的人,不应当被认为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3、共同发明人、共同设计人。由两个以上的单位或个人协作完成的发明创造,称为共同发明创造,完成此项发明创造的人称为共同发明人或共同设计人。除另有协议外,共同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属于共同发明人,申请被批准后,专利权归共同发明人共有。一个单位接受其他单位委托的研究、设计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的单位,申请被批准后专利权归申请的单位所有或者持有。

  综上,法律赋予专利权人的权利包括两方面,即专利人身权与专利财产权,这些权利在法律的范围内都是受到严格保护的。在了解专利权人可以享有哪些权利之前,我们还是应该先搞清楚到底法律中规定的专利权人是什么意思。以上是关于专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的解答,更所问题欢迎您再法律快车网站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