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专利法 > 专利动态 >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8-12 11:07:08 人浏览

导读: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系列述评之二作为技术先导型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引擎。在深圳市宝安区的安托山高科技工业园展示大厅里,一排排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稀土永磁无铁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系列述评之二

作为技术先导型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引擎。

深圳宝安区的安托山高科技工业园展示大厅里,一排排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是代表电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新型特种电机,采用无铁芯、无刷、无磁阻尼、稀土永磁发电技术,改变了传统电机运用硅钢片与绕线定子结构。据初步测算,如果新增电机中有三分之一用这种新型产品替代,每年可节电近500亿千瓦时,节约硅钢片50万吨、铜2万吨,可创造近百亿元的产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深圳安托山特种机电有限公司正是通过产学研结合,自主研发成功了这项发展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开发出了新一代产品。

这样的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还有很多。在环保领域,我国已具备自行设计、制造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关键设备的能力,一般工业污水处理和工业消烟除尘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资源利用方面,工业废渣、特别是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能源产品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上得到应用。

科技进步与创新给节能环保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必须重视技术源头建设,核心是科技创新,特别需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市场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创新能力有所增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仅近一段时间就有多个部门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如6月9日环境保护部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拟在国家层面投入220亿元用于12个领域的重点科技任务;7月14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放在“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今后5年将得到重点扶持。

谈到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我国将进一步强化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节能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环保技术和新能源等技术的研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切实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节能环保、绿色工业等分工与合作。

在继续鼓励促进节能环保技术自主创新的同时,还需推进节能环保技术成果转化、财税、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环境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大对节能环保领域基础研发和前沿技术探索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要把配套政策聚焦到支持产品研发的前端和推广应用的后端。此外,企业也要进一步增强创新主体意识,强化创新激励机制,整合利用外部技术资源。

加快推进先进适用技术

相关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发展,促进科技链向产业链转化,对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至关重要。真正将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推广到实际运用中,是落实节能减排任务的关键。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认为,需要加大节能环保技术的试点推广,加快示范工程建设,从而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工作全面有序开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09年开始在钢铁行业进行企业能源管理中心项目试点,并逐步在重点用能行业推广。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十二五”时期,工业和通信业节能工作继续深化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新增项目节能评估等结构节能措施,以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提升为着力点,加大先进适用节能技术的推广力度,重点推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信息、通信业等10个行业节能工作。工业和通信业节能工作还将以全面推广成熟的节能技术产品和装备、重点推广潜力大的节能技术和装备、示范推广尚须进一步完善的节能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广需要攻关的共性节能技术和产品装备为重点,深入展开。

7月19日召开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各地抓紧完善节能减排的考核体系。这将大大提高各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为节能环保等相关产业提供发展良机。相关部门和企业要抓紧落实国家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扶持政策,抓住机遇,做好落后产能淘汰、节能准入、鼓励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等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落实工作,加大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及推广应用,加强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管理。(记者 刘瑾)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