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仲裁法 > 仲裁法规 > 对《关于能否为陈学义办理收养公证的请示》的复函

对《关于能否为陈学义办理收养公证的请示》的复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6-16 18:55:16 人浏览

导读:

发布部门:司法部公证司发布文号:天津市司法局公证管理处:你处津司公管(95ぉ20号《关于能否为陈学义办理收养公证的请示》函悉。经研究认为,过继是一种传统习俗,带有封建宗法色彩,不同于法律上的收养。最高人民法院一九八四年八月《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
发布部门: 司法部公证司
发布文号:
天津市司法局公证管理处:
  你处津司公管(95ぉ20号《关于能否为陈学义办理收养公证的请示》函悉。经研究认为,过继是一种传统习俗,带有封建宗法色彩,不同于法律上的收养。最高人民法院一九八四年八月《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过继’子女与‘过继’父母形成扶养关系的,即为养子女,互有继承权;如系封建性‘过继’、‘立嗣’,没有形成扶养关系的,不能享有继承权”。根据五十年代以来的有关规定,过继行为构成收养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1ぉ过继三方一致同意;(2ぉ过继子女与过继父母之间以父母子女相称,并解除了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3ぉ过继子女与过继父母之间形成了扶养关系。从你处提供的情况看,陈学义之父1955年的档案中仍认为陈学义是其次子,表明其未同意将陈学义送与他人收养;陈学义与生父母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未解除,双方仍以父母子相称,且长期共同生活,有相互扶养之事实;而陈学义与李静萍间确未形成扶养关系,有关档案中也缺乏养母子或“过继”母子关系之记载。综合以上事实,陈学义与李静萍间之“过继”不构成法律上的收养,公证处不能为其办理收养公证。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