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商业招商 > 合作经营 > 中外合作经营 > 破解中外合作中学求学六大迷局

破解中外合作中学求学六大迷局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8-06 03:09:45 人浏览

导读:

中等学历部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出现,其积极的意义在于解决了两个方面的教育问题:一是解决了留学低龄化的问题,二是能够圆一部分学生的出国留学梦。因此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的中等学历项目发展迅速,且学校的校长们一致认为该市场前景巨大。但同样,在发

  中等学历部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出现,其积极的意义在于解决了两个方面的教育问题:一是解决了留学低龄化的问题,二是能够圆一部分学生的出国留学梦。因此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的中等学历项目发展迅速,且学校的校长们一致认为该市场前景巨大。但同样,在发展中棘手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生源减少、师资流失、办学成本过高、公办校介入等等。与此同时,在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眼里,这类学校由于收费高、海外色彩浓、与留学挂钩,甚至被披上了“贵族学校”的光环。而通过此次“高峰论坛”业内人士的探讨,不仅可以翔实地了解和认识这些中等学历的中外合作校的真实“面貌”,而且还能从专家透彻的市场分析中得到“是否该选择、如何选择”中外合作学校的启迪。

  谜局一

  中外合作中学 与公办教育中学的差异何在

  对于中等学历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来说,他们与同处一个学历阶段的体制内的公办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机构招生时所面向的几乎是相同的生源,对于体制内同阶段公办教育机构从生源方面会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形成“挤压”的说法,与会嘉宾认为不必担心,因为二者之间的生源定位是不相同的。

  对于相当一部分对未来有自己的理想抱负的学生来讲,没能进入名牌大学学习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同时也有一些有实力进入名牌大学学习的学生为未来所受的高等教育可能与其职业理想不能密切衔接而苦恼。唐雪峰说,目前国内的高中教育体制,包括课程的设置和国外的高中教育特别是和大学方面的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完全按照高考的“指挥棒”行动,未来进入大学学习之后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学习环境中,更谈不上高中与未来职业方面的衔接;而中外合作办学也为未能进入理想大学或想让学业尽早与未来职业规划相衔接的学生提供了实现自己理想的一条途径。

  对于未来有出国计划的学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为他们提早做好准备提供了平台。唐雪峰说,由于中等学历阶段的学生年龄都是15-18岁,在生理和心理尚处于一个成长的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是进行国内的教育还是直接出国留学存在着一定争论,而对有经济基础也愿意出国的学生来说,选择在国内与国外的课程衔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解决了包括语言、生活能力、课程适应性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中学课程的国际化进程。

  但与此同时与会嘉宾们也指出,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收费往往比较高,这种特点也在经济条件上对生源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谜局二

  中外合作中学是否等同于贵族学校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收费比较高,因此很多家长都把这些学校跟贵族学校画了等号。而从与会嘉宾的介绍看,这些学校的收费每年都在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六七万元,那么如此之高的学费到底都用在哪些地方了,为何会收这么高的学费呢?

  张福岐说,不少家长对于合作办学收高额的学费并不太理解,有的误以为是贵族学校。家长往往只看学费的多少,其实家长选择培养目标的时候,课程设置、教材、教师教学评价、教学策划都需要成套的配制以及形成顺当的留学服务。这些渠道的铺设都要花很大的成本,其中包括来回谈判的成本以及引进教材的费用等等。这些先期的投入就变成了投入的资源,也就当成资本投入了。另一项重要的支出是聘请外教的费用,唐雪峰举例子说,聘请外教是必不可少的支出,而且外教的工资水平是按照他们所在国家的标准支付的,另外还要给他们一定数额的出差补助津贴。比如,目前聘用一个澳大利亚籍教师的年薪可以达到几十万澳元。还有就是中外合作学校的性质属于民办学校,教学的所有经费都是靠自己筹集,而没有国家的一分钱拨款,收取的费用不可能低于公立学校。目前的趋势恰恰相反,一般公立学校的收费都要高于民办学校。

  李玉江说需要指出的是,中外合作办学领域潜在的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国内来讲,

  家庭收入的逐步提高,或者是富裕家庭总数的提高,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报名人数和市场前景的基础。按照目前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发展的基础,富裕家庭的人数不会越来越少,可能会越来越多,这方面潜在的市场需求就会增大,因此潜在办学的领域应该是很大的。

  而国内名师和“空降”外教的云集,这个本应该是合作校的得意之处,甚至也成了合作校难以承担的重负。这些,也加重了学校的成本,当然这一部分成本也会提升学费的数额。

  唐雪峰提出,现在他们的学校一个学生一年的收费在6-7万元左右,这个标准在合作校应该算比较高的了。而实际上这个成本对于学校的运营却是非常困难的。在请老师方面,专业课程的外籍老师是按照澳大利亚工资水平支付的。目前一年请8-9个外教,这个成本就很高了。他觉得这并不是他们一所学校面临的问题,大概是很多学校遇到的一个共性问题。到底该怎么把国外的东西引进来,又能做到把它真正地推广开呢?中外合作办学肯定要牵涉到外语授课,怎么样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如果教国际课程,用中国老师教他们的专业知识可能非常好,但是英语水平可能不够。而用海归的老师英语水平很好,但是专业知识又不够,这是两难的问题。目前请外教的标准是既要英语好,又要懂专业知识。中外办学请一些外籍教师来,除了他们的英文水平或者是发音的纯正以外,更主要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实际上,他们所教授的知识的多少还在其次,而是应该通过教知识的过程,给我们国内的学生贯彻那种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学习模式。

  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所以,在高中阶段怎样把基础打好就成了问题。王家骏指出,准备出国留学是把教学重心由硬件的建设转移到软件建设。而软件建设的核心问题校风问题、管理的水准问题,是师资队伍的组成问题和生源质量问题。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但优秀的外籍师资需要而且管理层也开始引进国外的人才,比如在我们学校外籍教师的比例已经占教师总数的25%。不过相应带来的问题就是外籍教师多了,以后成本投入就越来越大了。而民办校的收费标准过高,不但市场的竞争力大大下降,而且还要受到发改委等机构的审查。

  张福岐还指出,教育本身就是看师资和教学条件的竞争,而现在出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合作校的师资向公立学校“回流”的现象。以前,由于民办的合作校待遇比较好,吸引了相当一批的公立校优秀师资来合作校教书,但是近来却出现了教师的回流。不但原来的师资开始重新向公立校回流,而且还把一些民办校自己培养的师资也带走了。这对于自有优秀师资相对匮乏的民办校无疑是新的难题和挑战。[page]

  谜局三

  读中外合作中学能否成为留学捷径

  孩子什么阶段才适合去留学?这是一直以来各方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认为早些出国留学能够让孩子尽早接触国外的语言和人文环境,对其早日形成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有好处;有人认为由于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自制力比较差,在高中阶段就让孩子到异国他乡留学对他们的成长弊大于利,主张最好在大学本科乃至研究生阶段再把他们送出国门留学。记者通过与与会嘉宾的深入探讨了解到,目前市场上中等学历阶段的中外办学机构的几种课程类型各有特点,以不同的形式在上述“两派”所考虑的利弊之中取了一个“中点”,让孩子在高中阶段在国内接受一些国外相关的教育,在一定程度节约家长花费的同时也为孩子未来出国留学进行心理、能力以及一些必要条件的准备,为在高中阶段就有留学打算的学生铺就了几条不同的“捷径”。

  与国外学历文凭及考试机构的合作项目是“捷径”之一,与会嘉宾认为这种途径在高中三年中解决了国外大学入学资格申请条件的问题,在提前培养了学生留学必要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为他们节省了一年读预科的时间。采用这种途径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入国际文凭组织(IBO),学生除学习高中文化知识外还要按照国际文凭组织的教学要求和大纲学习IB课程,三年级时参加5月份的IBO统一考试,拿到的IB文凭和学分被全世界包括哈佛、牛津、剑桥等1100多所大学承认。根据各校对IB分数的入学要求,即可申请相应的学校学习本科课程。北京私立汇佳学校从1997年开设IB课程班到现在已经是第8年了,据王家骏介绍,威尔士、牛津、温莎、麦吉尔、西澳等大学的国际招生部主任都曾亲自到汇佳学校向IB学生进行招生宣传。今年汇佳IB班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已经有50多位,所申请到的奖学金总额已经达到78万美元。王家骏说,由于这些学生这几年的水平不断地提高,从去年开始招生的数量开始增加,去年一年就招了130人。与剑桥国际考试中心合作的“A Level”课程项目对于英国大学来说则具备预科所不具备的优势,修完“A Level”课程且考试合格的学生即可申请进入几乎从不认可预科成绩的英国名牌大学就读,成功率相当高。目前王府学校、人大附中等合作项目设有这样的课程。

  市场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中等学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直通”的方式为学生留学铺就了一条捷径。采用这种课程方式的中外合作项目直接与海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在国内学习后可直接升入海外大学,属于“3+0”的方式,不但能节省学生读预科和语言学校的时间和费用,而且学生还有可能由于海外大学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享受到优惠的学费标准。北京阳光情学校的合作方是加拿大马尼托巴省教育部,学生毕业后通过考试可以拿到中加两国的高中毕业证书,直接升入国外大学了。据李玉江介绍,这种“3+0”的模式,可以为学生节省1年到1年半的预科时间和15万元左右的费用。合作方马尼托巴省有三所州立大学,按照加拿大国民待遇收取费用,这也给学生的家庭减少了经济支出。主要与澳大利亚方面合作的爱迪学校除了开办澳大利亚高中学历课程外,还设有澳大利亚大学连接课程,在国内读两年之后可以直接到澳大利亚的大学读大二。礼文学校则以其低收费的中国、新西兰高中双文凭为特色,更进一步为有留学打算的学生和家长节省了开支。

  部分学校采用“两年高中一年预科”的方式,在高三时把学生送到海外读预科或语言课程,不但给学生节省了一年时间,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在高三时走出国门,融入海外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为在海外大学就读打好基础。澳华等学校正采用这种课程模式。

  (上接C7版)

  谜局四

  中外合作校的出口是否就是“一致对外”

  中外合作校毕业生的出口肯定是向国外输送生源,这也是这类学校最大的“卖点”。但是在探讨中,很多专家已经不满足只把学生向外送,而是希望国内的知名高等院校给合作校的毕业生提供新的出口。是什么会使合作办学学校的校长们开始觊觎重点大学的校门呢?

  留学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出口,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成本和收费的问题。如何花费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教育目标是受教育者的最高目标。

  张福岐介绍,有一个学生初中毕业就来我们学校学习,三年之后到英国上了大学,他一直就想上剑桥学习,假设即使上了清华而四年后出去能否上剑桥也是一个问题。因此从投资上看,上合作学校的费用和上清华差不多,而且还节约了不少时间。但是对学生来讲,他们的成才之路,不只是唯一的一种苦读办法。这就叫做合作校的“不同出口,不同办法”,有能力的可以直接实现留学,有实力的也可以先选择上国内大学。从节约花费的角度分析,合作校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对外”。

  从另一个层次上讲,中外合作办学起步比较晚,去年7月份国家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才出来。学生的出路并不是非要出国才是最好的目标。国家现在鼓励把优质的海外大学教育资源引进国内,鼓励有实力的教育集团可以和国内好的品牌大学组建中外合作大学。所以,张福岐认为探讨中等学历教育部分,如果今后在北京有可以升入国内重点大学的机会,将是新的出口。

  张福岐说:“我想补充一点,刚才爱迪学校的校长讲得很好,中外合作办学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重要的一点还是服务。因为它比较特殊,没有走高考的独木桥。在一些重点中学里面看,这些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但是在我们看,做国际教育的人完全不是这样的概念。他们有可能在另一方面非常强。所以我们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肯定是一个个性化比较强的学校,配备相应的外教和国内师资。还需要加强的一个出口是就业,当学生毕业回国的时候,学校可以帮助他们找工作。这样形成一条服务线,学校、家长和学生以及海外的学校始终在这条服务线上保持沟通。”

  王家骏表示赞同,并且由此提出了特别希望中国的高等学校除了高考制度以外,也为合作校的优秀学生开一个“口”。因为,首先合作校也有一批很出色的学生,比如有个学生在高二的时候已经能用英文写了50万字的小说了,作为校长我推荐他报考北大。但是由于需要参加高考,可是他的成绩可能进入不了重点学校,只得放弃了国内的名校。不过,很快他就得到了英国名牌大学的邀请。这样就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一方面现在高校已经可以自主招生了,有少数优异的学生能被推荐到名牌大学了,因此像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如果是优秀的能否也有机会进清华、北大。[page]

  另一方面,其实合作校的优秀生也是非名牌不去的,因此他们才选择出国读名校。所以,合作办学的出口从发展上看,不应该只局限在“外向”上,也应该有些国内的选择。

  谜局五

  公立名校介入是否会给民办校带来“负面效应”

  近日,人大附中等知名的公立学校也开始纷纷“上马”高中国际部。随着这些名校的介入,闪亮的招牌不仅对学生和家长是极大的吸引,而且也给民办性质的合作校们带来了绝对挑战。可以预见,这种较量将是无法回避的短兵相接,那么市场的激战会给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带来福音还是负面影响呢?

  民办合作校们有一定的担忧,担忧首先来自于学费的多少。张福歧说,像人大附中这样已经形成品牌的学校,进入中外合作办学市场后,其在学费的制定上无疑会有着“品牌”这棵大树可以依靠,这是民办合作校所不可比拟的。因为消费者需要的是质量和品牌。同样买衣服,不少人会认可品牌价值,所以名牌价格再高也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同理,家长也会奔着名校的品牌而去,这时,如果民办合作校的学费高于或等同于名校的学费,就会丧失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民办学校在制定价格时就会有一定的限定。李玉江认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在竞争上是不平等的。作为民办学校来讲必须考虑成本。公立学校没有生源可以继续存在,私立学校如果没有生源,学校肯定会死亡。

  对于公立学校的强势介入,担忧有之:会使民办合作校处境更为窘迫;促进其求

  变求新的正面效果也有之。王家骏认为,民办教育在市场竞争中是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才能继续发展的。无论民办学校也好,中外合作办学也好,同样是民办学校的一种类型,肯定有市场,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也有竞争。原来是民办学校有寄宿,公立学校没有寄宿,这就是那时的优势,现在公立校都有寄宿了,后来民办校又打出了小班制的牌子,现在公立学校也“跟进”了。因此,民办学校要生存发展,必须不断走在公立学校的前头,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面对挑战,校长们也表示了迎接挑战的信心。庄严说,直到去年,中外合作的学校并不是特别多,但是今年开始,竞争对手都很强,特别是公立学校的进入,像人大附,他们都相继地引进了剑桥的“A level”,这实际上是和我们在同一个层面上竞争。但是,她认为对于市场,竞争的关键是办学应该有特色,才能吸引住家长,在社会上立足。比如学生和家长到学校来问,他们最关心的是学校的出国情况怎么样。因此即使有很大的压力,也要把学校办得越来越好。

  万辉觉得人是有差异性的。从家庭情况看,这个差异会更大一些。因此选择上什么样的学校要根据个体的差异、家庭的差异选择,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学校的。有的选择四中、二中、人大附中,但也有的会选择合作校。家长在选择过程当中会有追求名牌的盲目性。所以要提醒的就是有些孩子可能更适合上国际合作学校,有些孩子可能更适合于国内学校。根据个人的差异和家庭的差异,每次学生家长来咨询的时候,他们先了解,之后给他们一个适当的答复,再选择是否上我们的学校。只有让孩子上了合适的学校,将来才会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不见得说上名校就一定有前途。

  谜局六

  如何选择中外合作校

  从比较直观的角度分析,合作校适合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且把出国留学当作目标的人群上。但是也并不是具备了以上两条的就都适合上合作学校。通过研讨,与会专家给出了更加准确的上合作校的条件。

  庄严反对一种观点,虽然上合作校可能能够避开高考的竞争,但是学其他的课程也同样存在着竞争,从这种角度上讲也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中学生没有高考应试的经历是一种缺憾。念国际教育也缺乏这样的竞争。在这方面建议学生和家长理性地选择。事实上,根据素质以及水准、家庭背景和条件的不同,有这么多产品提供给大家也是很好的。

  唐雪峰就非常同意“适合不适合”的问题。他认为选择的根本问题,这个方式一定要适合这个学生,适合他将来的发展。应该以这个为原则。当然总体的观点,只要家长有经济条件,有留学的愿望,可以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者是去国外留学作为一个选择的方向。从总体的趋向来看,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和国外有一定差距。在培养孩子的素质和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别。如果我们有机会接受国外的教育,可以鼓励一些学生到国外学习。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在选择学生的时候,有的家长问如果一年时间语言还学不出来怎么办?对于这种情况,唐雪峰建议就不适合上合作学校学习。如果这个孩子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也不适合选择这方面的课程。

  从总体的趋势看,比较中国和国外的教育,学生自身要有能力才能选择出国留学。欧阳蒙明确提出,这种选择应该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家长在选择过程当中不应有盲目性。这样在给家长做咨询的时候,也会帮助家长做一些理性的选择。

  他说,有些孩子不适合到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学习,他们会给出解释,可能一些孩子更适合上国际的学校,有些孩子可能更适合于国内的学校,这要根据个人的差异和家庭的差异选择。每次学生家长来咨询的时候,先了解孩子的情况之后他们再给家长一个适当的答复,再选择是否上这样的学校。

  王家骏总结说,因为应试教育是大家需求的,但是人将来发展的价值取向不一样,有一些家长为孩子选择在高中阶段学习后出国学习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这些选择对于成长也有好处。因为高中阶段,国内的基础问题传承的一些东西,让孩子都经历了是有好处的。而且当孩子比较成熟了,在国外也可以很好地处理一些事情了。

  更何况,要想真正地了解世界,现在是信息时代,所以让孩子接触一下国外就有了一个比较。当然将来在国际发展还是在国内发展是有选择的。

  王家峻建议,一些有相当强竞争实力的人可以竞争名牌大学。有些实力不是那么强,但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发展还是比较好的。但是,需要看到高中国际班的学习并不是很轻松的。学习总有艰苦的地方,也要克服困难。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