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务类型 > 企业债务 > 公司债务 > 旅行社企业怎么收款

旅行社企业怎么收款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4-08 01:16:11 人浏览

导读:

旅行社企业怎么收款不管是组团还是接团,我主张都不欠款,既是组团方,收了客人的钱,为什么还要拖欠对方地接社的款呢?不恶意欠别人的款,这是信誉企业的表现。作为地接社,也要求组团社不能欠我们的款。这是基本原则。旅行社之间三角债的问题,远远比这次“非典”疫

  旅行社企业怎么收款

  不管是组团还是接团,我主张都不欠款,既是组团方,收了客人的钱,为什么还要拖欠对方地接社的款呢?不恶意欠别人的款,这是信誉企业的表现。作为地接社,也要求组团社不能欠我们的款。这是基本原则。

  旅行社之间三角债的问题,远远比这次“非典”疫情更影响旅行社发展。大部分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被对方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拖欠货款。上次在北京举行的一次旅行社管理论坛上,对60位全国各地的总经理做了一个调查,企业每年被拖欠款在5万元以上,竟然达到了80%。同样也反映了有专门依靠拖欠团款求发展的“专业户”。许多企业为了回收团款,所付出的费用甚至比应得的利润还要多!可以设想,继续采取这种先垫团款的方式后果—定导致赢利虚化,精力分散,资金沉淀,最终使企业陷入难以自拔的“沼泽地”。

  在国民素质有待提高、法制环境有待完善的社会大背景之下,许多人不按商业规则办事,企业要发展,需要业绩,需要客户,一方面尽量避免陷入“沼泽地”,另一方面又要坚守商誉。因为在本地,你必须付清酒店、车队、景点的费用,否则你的生意没法往下做。因为别人欠我们的,所以我们要欠别人的,一旦陷入这个怪圈,进入了恶性循环。资金链一经断裂,问题就出来了。

  2002年,有个客户被拖欠150万元,超过半年以上,请我们咨询公司协助其收回团款。我们认为旅行社利润不到10%,一次欠款处理不好,还要赔钱,所以宁愿少赚钱,也不能冒风险再垫付团款。对于已经欠款的,要逐步收回。事实证明,我们这样做是对的。

  当然那时候是在2002年,各企业还有一定的流动资金,如果到今年遇着非典,款能不能收回,不知道,恐怕我们企业自己早已经扛不住了。进一步我们认识到,不搞垫付团款不仅仅是技巧问题,而且应该将其提升到更高的层面来理解。

  以下理念需要企业领导者深刻认识。

  第一,垫付团款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短期行为。

  请你相信,那些优秀的公司,决没有一个是因为代垫款项而发展壮大的,那些因拖欠团款而津津乐道的公司也决不能成为优秀公司,但是因为他的拖欠团款,会影响你的发展。

  我们深信,要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必须首先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帮助用户获得利益的过程中,企业自然也必然会得到发展。我们常常需要业绩来填充企业的发展,但为了业绩,而为客户垫付团款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企业竞争的手段有很多种,有依托品牌取胜的、有以垄断资源取胜的,有以新产品取胜的,也有以规模经济,靠价格战取胜的。还没有听说那个企业靠为别人垫付款项而发展起来的,之所以为别人垫付团款,乃是因为没有可竞争的手段。

  第二,不准搞垫团款是一把“筛子”,可以使我们筛选到真正优秀的合作伙伴。

  急于求成往往会留下很多隐患。不少企业大搞垫付团款行为,甚至利润已经到了零利润,还高垫付。使得一些组团社对不合理的期望值固定了下来。这种短期行为最终将一害客人,二害自己。对于合作双方来讲,不是谁去“求”谁的问题,高明的企业是在帮助她的合作商,供应商一起迈向成功。

  真正有眼光的合作商会选择长远而稳定的利益,他不会只看眼前的利益,他看重的是企业的实力、信誉和文化,注重的是对接待质量、产品开发、服务环节等方面。而好的企业不但能提供给合作商优质的产品,还能教给他们赚钱的本领。如果只是拖欠团款,很容易产生矛盾,不利于长期合作。

  第三,不搞拖欠,可以确保企业的接待质量,使企业的发展建立在稳定可靠的基础之上。

  如果接待量的上升不是建立在确保接待质量的基础之上,则接待量量越大企业的危险也就越大。而依靠垫付团款所增加的虚假销量背后有可能隐藏着大量的呆账、坏账。如果以这样的业绩来衡量一个总经理或销售部经理,就会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人得到重用,而真诚实干的人则被埋没。这样就会在企业中形成一股浮夸之风、浮躁之气,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组团社拖欠你的团款,你就会在流动资金紧张时拖欠酒店、车队、景点、其他你的地接社团款,形成“三角债”。一旦被“三角债”套住,企业自身的正常经营无法进行不说,还会给客人造成间接损失,商誉的损失更是不言自明。

  总经理将不得不为解决这些问题而疲于奔命,本来应该用于抓管理、抓市场的时间与精力被大量耗费,久而久之,就可能将企业拖垮。

  旅行社收款实践操作

  在上述理念达成共识以后,轮到实践操作了,主要的目的是把款收回来。因为有220万超过三个月以上的款项收款任务。

  在企业经营中,没有什么工作比催收欠款这项工作更难了。

  这家旅行社由于数年来接待一直上不去而着急,开始采取了最轻松而又简单的销售方法:先垫付团款,做团,后结帐的方式来参与竞争。

  对于合同也缺少常识,脑袋里又没资金风险防范意识,经常存在一纸传真就算合同了,出现纠纷,没有证据,没有标准,说不清楚。尽管双方都说不清楚,但钱掌握在别人手里,你是要钱的,主动权在别人手里。

  公司对外联人员是按合同量提成,且对资金回收也没作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没对组团社的商誉和债务偿还能力作任何调查与评估,出现自作主张与之签合同的情况,有时候凭一张传真做团,有时候签不合理的合同。

  合同上本来有出现纠纷由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裁决条款,可是签合同时有的外联人员经不住对方缠,竟亲笔划掉。而且大部分业务是第一年的欠款在第一年底仅付50%,余下的由对方第二年继续拖欠,待第二年五月底,过了黄金周,才结上一年的50%的赊欠款余额。

  这样上年下半年的欠款在第二年的下半年结,而第二年赊欠的按第一年付款方式办理,这样就成了一年套一年的连环套,而“套中人”自然是旅行社自己了。也就是说只要哪天组团社不愿合作了,或者说由于债务沉重企业负担不起了,或者说对方有别的侍候不周,需求方哪天心情不好,那公司就有半年的拖欠团款就别想收回来。

  有的合同竟然写着客人达到完全满意,三个月没有投诉才付款。淡季养不了那么多人,旺季接团量上来,人数有不够,有时候因管理不到位会出现质量意识淡薄的情况,有时候导游忙坏了,体力不支,达不到效果。有的客户极其刁难,素质低下,一有点问题,就将问题扩大化。你怎么保证质量呢?[page]

  甚至听说,别的同行还遇到为了不付团款,客人和组团社串通一起,在出发之前就商议如何挑地接社的毛病,并且一路有自家摄像机,跟踪拍摄,证据确凿,反倒人家有理了,地接社只能自己有苦难言。

  这个拖欠团款的头一开,前年的被拖团款仅为50万,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前面你已垫出去了,后面你得乖乖地跟着垫。否则,欠款户不仅扬言不还前面的债,还扬言要公司赔其损失。

  有些人以为这点团款不算什么大数,可是你知道吗?这家企业年取掉所有开支,一年纯利润才150 万,220万的欠款没有收回来,不管未来,今天的财务算赤支,如果不建立财务危机意识,别看今天风风火火的,其实已经埋下了倒闭的隐患。这还不算220万中隐含的呆帐、坏帐、要帐的成本。

  一、先培训

  在对企业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后,我们将所有外联人员、财务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组织起来学习一周,授课的主要内容为:

  1. 催欠要有正确的心态,即要求大家抛弃要款的就是大爷,或者怕得罪客户的样子,要大家怀揣一百个理由,做出一副“企业实在过不了这个难关”,而又怀着志在必得的心态上阵。在催欠中学习掌握种种的方式和常用语言。

  2. 聘请了律师,为大家讲解相应的民法,以及关于债权合同的知识。大家懂得了法律的基本常识,避免犯错误,或者本来很主动的事情,最后反而被别人抓住了把柄。

  3. 在催欠中的准备阶段对重点欠款户,要想放设法摸清欠款人历史、信誉、目前企业运转状况,补好以前证据不足和对公司不利的“漏子”。

  4. 外联人员、总经理定出催欠计划,再找合作商定出还款计划。对债务进行管理,分清重点、难点,对每笔债务进行事前规划。每个催款人员与公司上下配合,保持协调,对可能出现的意外问题及时自己处理。

  二、计划实施

  培训到位后,就开始进行第二步——“计划实施”。

  1. 定目标、定催款计划和期限。制定目标时,不是公司定目标,大家去执行,而是和大家一起商议制定。

  2. 制定催欠制度。催欠与收入基本工资挂钩的分配奖励制度,其奖励主要是向催欠倾斜。特殊贡献地要实行个人奖励。

  3. 定催欠纪律,不该对外说的绝对不说。不允许对客户乱表态,对外的承诺,一律以总经理文字为依据,其它形式无效。现金只能打入信用卡,不准随身带或私存等等。

  4. 商议对“特殊”户采取“特殊”处理的方案。用合理的方法对一些“特殊”的欠款户进行“特殊”调理。比如训练比较泼辣的外联女孩和老的业务员进行互相配合,准备对有的特殊户亲自拜访,死缠活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