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事诉讼知识 > 骗取社保资金罪立案标准

骗取社保资金罪立案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4-25 21:54:21 人浏览

导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社保资金诈骗可以定性为诈骗罪,依据相关的司法解释,诈骗罪金额达到二千以上的,达到数额较大,可以立案追诉。更多关于骗取社保资金罪立案标准的相关知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社保资金诈骗可以定性为诈骗罪,依据相关的司法解释,诈骗罪金额达到二千以上的,达到数额较大,可以立案追诉。更多关于骗取社保资金罪立案标准的相关知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一、骗取社保资金罪立案标准

  社保资金诈骗可以定性为诈骗罪,依据相关的司法解释,诈骗罪金额达到二千以上的,达到数额较大,可以立案追诉。

  二、社保诈骗的手段

  社保诈骗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还是有很多人疏于防范,屡屡上当受骗。为此,警方对各种社保诈骗案件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四类最常用的社保诈骗手段,提醒广大群众注意甄别,加强防范。

  1、以领取社保补贴为名义发送短信,诱惑参保人员或退休人员拨打“社保机构”的电话咨询,然后诱骗身份证号码及银行账号实施诈骗。

  2、以社会保障卡(或医保卡)欠费被冻结为名,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等相关内容,引诱参保人员利用自动取款机进行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3、冒充社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以“优惠”的参保政策为名,通过电话诱骗参保,到银行转款实施诈骗。

  4、假借社保经办机构名义,伪造虚假文件向参保单位及个人发放,以社保基金账户变更为名,要求参保单位和个人预交社保费,直接将资金转入某银行账户实施诈骗。

  三、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

  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还有些打借条之后伪造还款收条的,诈称已经还款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

  如果确实是集资经商办企业,但因经营不善,亏损负债,为躲债而外出,仍属财产债务纠纷。这同诈骗犯以集资办企业为名,捞到钱财就逃之夭夭,以实现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质区别。

  骗取社保资金罪严重扰乱了我国社保管理秩序,需严厉打击。以上内容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骗取社保资金罪立案标准的相关知识,希望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帮助到您。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感到疑惑,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