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事诉讼知识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有哪些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15 15:26:24 人浏览

导读: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指的是行为人一获取非法财物的目的向公众也就是不特定的人吸收其存款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要受到法律的限制以及处罚的,那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有哪些?阅读完以下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指的是行为人一获取非法财物的目的向公众也就是不特定的人吸收其存款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要受到法律的限制以及处罚的,那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有哪些?阅读完以下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有哪些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结合审判实践,以下行为均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一)以高额付息方式吸收不特定公众“存款”;

  (二)以筹集发展资金为名向不特定公众“借款”;

  (三)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四)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五)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六)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七)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八)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九)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十)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吸收社会公众存款;

  (十一)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十二)利用“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

  (十三)以“认购商铺使用权”和“内部职工集资”的名义吸收公众存款;

  (十四)以加盟补贴名义吸收公众存款;

  (十五)以投资经营项目为名吸收公众存款;

  (十六)以收取广告位代理订金的名义变相吸收资金;

  (十七)以办理预存卡形式吸收公众存款;

  (十八)以发展代理商为名吸收社会公众资金;

  (十九)假借销售商品名义吸收公众资金;

  (二十)以销售商品房、商铺提供担保等名义吸收公众资金;

  (二十一)为放贷非法吸收社会公众资金;

  (二十二)以参与“翡翠戴养”名义吸收公众存款;

  (二十三)虽不知情但积极为他人介绍吸收资金也构成犯罪。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众存款。所谓存款是指存款人将资金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向存款人支付利息的一种经济活动。所谓公众存款是指存款人是不特定的群体,如果存款人只是少数个人或者是特定的,不能认为是公众存款。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本罪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三大类:

  1、以不法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吸收存款,扰乱金融秩序。其主要表现方式为:吸收存款人径直在当场交付存款人或储户的存单上开出高于央行法定利率的利率数来。因而此种方式又可简称为“帐面上有反映”方式。

  2、以变相提高利率的方式吸收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所谓变相提高存款利率,是指吸收存款人虽未在开付出去的存单上直接提高存款利率,但却通过存款之际先行扣付、或允诺事后一次性地给付或许以其他物质、经济利益好处的方式来招揽存款,以使存款方在事实上获得相当于提高存款利率的“实惠”后,欣然“乐于存款”于该吸收人所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此种方式,又可简称为“帐面上无反映”方式。

  3、依法无资格从事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对此类行为,无论其是否提高了国家规定的存款利率、也不问其是否采取了其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的手法来吸收存款,只要其从事了“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即属“非法”行为,一概构成本罪。

  本罪是行为犯,行为人只要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即便构成本罪既遂。这也反映了立法上对本罪行为人所实施的、严重破坏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从严打击的意向。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依本条第2款的规定,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这里的单位,既可以是可以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商业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不能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还可以是其他非金融机构。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是明知自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会造成扰乱金融秩序的危害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不构成本罪。有的金融机构由于工作失误造成利率提高而吸收了大量公众存款,由于利率不是该金融机构故意抬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不属于其故意实施,因此不构成本罪。

  三、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法律依据

  《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九条第一款: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中国人民银行予以取缔。

  《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二条:任何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必须予以取缔。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从事的下列活动: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二)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

  前款所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所称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

  第二十二条:设立非法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没收非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上面的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有哪些的法律知识。综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包括以投资入股的方式等,群众一定要在投资理财这一块多留一个心眼,免得自己的存款有去无回。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