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事诉讼知识 > 检察院刑事和解的程序

检察院刑事和解的程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03 23:08:02 人浏览

导读:

一般我们说的刑事和解的主体只能是检察院,因为刑事和解的前提是需要当事人能够承认自己有罪。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有真正的能有几个人在没有招供之前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呢?那么检察院刑事和解的程序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有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检察院刑事和解及其相关问题。

  一般我们说的刑事和解的主体只能是检察院,因为刑事和解的前提是需要当事人能够承认自己有罪。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有真正的能有几个人在没有招供之前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呢?那么检察院刑事和解的程序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有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检察院刑事和解及其相关问题。

  一、检察院刑事和解的程序

  首先让犯罪人供述犯罪事件的经过,向被害人及其亲属认罪,表示悔改。由被害人描述犯罪行为给其生活工作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叙述感受。调解员可以询问被害人希望从这次和解中获得的补偿或赔偿项目。参会者可以对加害人如何补偿解决犯罪事件发表意见。调解员主持和解参加人达成和解协议,督促与会者签署和解协议。刑事和解协议的内容可以包括:

  (1)向被害人道歉;

  (2)立悔过书;

  (3)向被害人支付相当数额的财产或非财产上的损害精神赔偿;

  (4)保护被害人安全的义务;

  (5)预防再犯所应承担的义务等。

  二、检察院批捕后的刑事和解范围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77条的规定,仅在以下两类案件中可以适用刑事和解:

  1.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首先,该类刑事案件起因子民间纠纷。所谓民间纠纷,是指公民之间有关人身、财产权益和其他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纠纷。关于民间纠纷的范围,法律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从反面的角度列举了不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的范围。这些不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雇凶伤害他人的;(2)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3)涉及寻衅滋事的;(4)涉及聚众斗殴的;(5)多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6)其他不宜和解的。其次,涉嫌案由必须是刑法分则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刑法分则第四章规定的侵犯财产的犯罪。最后,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是指宣告刑而非法定刑,也就是说,即便法定刑在3年有期徒刑以上的,只要综合全案证据判断其有可能被处以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也可以适用刑事和解的规定。

  2.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7年有期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首先,前已述及刑事和解的适用需要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一般认为过多犯罪之于故意犯罪而言其主观恶性较小,虽然这类犯罪造成了相对严重的犯罪后果,但是考虑到其并非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故意而为,其较容易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为了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有利于对犯罪嫌疑人的教育改造,应当允许此类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其次,之所以将渎职犯罪排除在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之外,主要是由其较为特殊的犯罪客体所决定的。渎职罪的犯罪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其侵害的直接对象是国家利益而非公民个人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财产权利,仅“获得被害人谅解”这一条件就无法满足,因此刑事和解无从适用。

  三、检察院逮捕后还可不可以调解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逮捕嫌疑人后,如果嫌疑人对被害人进行赔偿后取得被害人谅解的,检察机关可以进行和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七十七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第二百七十八条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以上就是关于检察院刑事和解的程序及其相关问题,检察院刑事和解一般是在逮捕后判决前进行,因为检查员毕竟还是要保留一部分的自诉权的。希望这些资料和步骤足够的清晰,假如您对此仍有疑问的话还是建议您到相关律师事务所咨询,为您解决一些与这方面相关的分歧并解决与刑事和解相关的问题是我们的荣幸。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