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论文 > 正确理解《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正确理解《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3-19 05:43:57 人浏览

导读:

正确理解《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昨天,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人担心当今犯罪低龄化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个《解释》会不会放纵犯罪呢?四川华西都市报记者庞山岚就这些问题专门采
正确理解《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昨天,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人担心当今犯罪低龄化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个《解释》会不会放纵犯罪呢?四川华西都市报记者庞山岚就这些问题专门采访了著名律师冯明超。
冯律师认为我国刑法对未成人犯罪的处理较为原则,各地法院掌撑尺度不一,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6〕1号)很有必要,从宏观上讲这也是我国在司法改革过程中追求量刑公正与均衡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从个案上讲也是落实保证未成年人权利的一大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这类人更多的关爱,贯彻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个《解释》对未成年的量刑、缓刑、假释等都作明确一规定,统一了司法尺度,同时对盗窃和强奸等犯罪行为的认定更加细化,明确了罪与非罪的界线,便于审判操作。
一、该《解释》的特点和目的。这个解释是在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并结合犯罪后的悔罪表现等因素下作出的,对未成年人罪犯的教育和矫正是很帮助的。比如,第十三条“最高刑的限制与适用”,明确了“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第四条“推定不具有刑事责任年龄”,明确了“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法查明的,应当推定其没有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一改过去“年龄没有查清……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作法。
二、关于对未成人盗窃者近亲属财物或者盗窃其他亲属财物是否构成犯罪?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早在1984年11月2日《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要把偷窃自己家里或近亲属的,同在社会上作案的加以区别”。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85年3月21日的司法解释《关于(要把偷窃自己家里或近亲属的同社会上作案的加以区别)如何理解和处理的请示报告》的批复中提及:“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偷窃近亲属的财物,应包括偷窃已分居生活的近亲属的财物;偷窃自己家里的财物,既包括偷窃共同生活的近亲属财物,也包括偷窃共同生活的他方非近亲属的财物。对于此类案件,正确理解《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昨天,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人担心当今犯罪低龄化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个《解释》会不会放纵犯罪呢?四川华西都市报记者庞山岚就这些问题专门采访了著名律师冯明超。
冯律师认为我国刑法对未成人犯罪的处理较为原则,各地法院掌撑尺度不一,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6〕1号)很有必要,从宏观上讲这也是我国在司法改革过程中追求量刑公正与均衡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从个案上讲也是落实保证未成年人权利的一大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这类人更多的关爱,贯彻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个《解释》对未成年的量刑、缓刑、假释等都作明确一规定,统一了司法尺度,同时对盗窃和强奸等犯罪行为的认定更加细化,明确了罪与非罪的界线,便于审判操作。
一、该《解释》的特点和目的。这个解释是在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并结合犯罪后的悔罪表现等因素下作出的,对未成年人罪犯的教育和矫正是很帮助的。比如,第十三条“最高刑的限制与适用”,明确了“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第四条“推定不具有刑事责任年龄”,明确了“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法查明的,应当推定其没有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一改过去“年龄没有查清……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作法。
二、关于对未成人盗窃者近亲属财物或者盗窃其他亲属财物是否构成犯罪?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早在1984年11月2日《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要把偷窃自己家里或近亲属的,同在社会上作案的加以区别”。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85年3月21日的司法解释《关于(要把偷窃自己家里或近亲属的同社会上作案的加以区别)如何理解和处理的请示报告》的批复中提及:“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偷窃近亲属的财物,应包括偷窃已分居生活的近亲属的财物;偷窃自己家里的财物,既包括偷窃共同生活的近亲属财物,也包括偷窃共同生活的他方非近亲属的财物。对于此类案件,一般可以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在处理时应同在社会作案的有所区别。”此后,1992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再次对近亲属间盗窃作了规定:“偷窃自己家里的财物或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以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在处理时也应同在社会上作案有所区别。”但学术界一直就颇有争议,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作法不统一,有的认定有罪,有的认定无罪。绝大多数法院都认定为犯盗窃罪,只是从轻、减轻处理而已。我个人认为单纯从刑法学上讲,未成人盗窃其亲属财物,数额较大的,认定为盗窃罪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亲属间的盗窃与社会上普通盗窃又有所不同,多数都是亲属将自家钥匙交给未成年人或让未成年为其守家或在其家中玩耍时发生的盗窃,并无蓄意盗窃之意,其主观恶意不深;也不同于翻墙入室、撬门砸锁,具有一定的法律可恕性。这个司法《解释》平息了多年学术之争,与以前所颁布的《解释》和《批复》的精神基本是一致的,第九条明确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盗窃自己家庭或者近亲属财物,或者盗窃其他亲属财物但其他亲属要求不予追究的,可不按犯罪处理。”体现了对未成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立法精神,能够保证各地法院的判决有了一致性,还有利于亲属间的团结,社会稳定因素。
三、《解释》不会放纵犯罪
当然,也有人很担忧我国目前犯罪低龄化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个《解释》会不会放纵犯罪呢?冯明超律师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解释》,比如第九条盗窃亲属财物,是“可不按犯罪处理”,并不是“不按犯罪处理”,究竞按不按犯罪处理,还是要根据盗窃数额、犯罪情节、手段,社会危害程度,其亲属是否要求追究,进行综合认定。又比如第七条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不认为是犯罪,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是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学习、生活等危害后果的,否则就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任何尧幸,以身试法都将得到法律的严惩。其次,提醒各位青少年朋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关键。
记者庞山岚
2006-1-20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