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罪名大全 > J-P类罪名 > 票据诈骗罪 > 票据诈骗的量刑标准及表现形式

票据诈骗的量刑标准及表现形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11-19 18:59:41 人浏览

导读:

票据诈骗,就是指犯罪分子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票据诈骗在经济往来或是单位交易中还是很常见的,那么票据诈骗的量刑标准及表现形式是怎样的?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进行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票据诈骗,就是指犯罪分子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票据诈骗在经济往来或是单位交易中还是很常见的,那么票据诈骗的量刑标准及表现形式是怎样的?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进行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票据诈骗的量刑标准及表现形式

  (一)量刑标准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

  (二)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

  (三)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

  (四)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

  (五)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

  (二)表现形式

  1、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这种情形是指行为人以伪造、变造的金融票据冒充真票据进而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2、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这种情形是指利用已经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进行诈骗行为。

  3、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这种情形是指行为人擅自以合法持票人的名义,支配、使用、转让自己不具备支配权利的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进行诈骗的行为。

  4、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这里所说的“空头支票”是指:出票人所签发的支票金额超过其付款时在付款人处实有的存款金额的支票。“签发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是指票据签发人在其签发的支票上加盖的与其预留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处的印鉴不一致的财务公章或者支票签发人的名章。“与其预留印鉴不符”,可以是与其预留的某一个印鉴不符,也可以是与所有预留印鉴不符。

  5、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这里的“资金保证”,是指票据的出票人在承兑票据时,具有按票据支付的能力,它既包括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又包括出票人从出票时起就具有支付能力。

  二、票据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票据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他人的财物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

  票据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

  票据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4、主观要件

  票据诈骗罪在主观上须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三、票据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

  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是否以骗取他人财物为目的是区别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

  本条为避免混淆罪与非罪的界限,对行为人主观方面的一些状况进行了特别规定。如使用伪造、变造、或者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是“明知”的,在主观上是否明知其所使用的汇票、本票、支票是伪造、变造或者作废的,是划分是否构成票据诈骗罪的重要界限之一。如果行为人在使用汇票、本票、支票时,在主观上确实不知道该票据是伪造、变造或者作废的,则不构成票据诈骗罪。应当注意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判断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不是仅依据行为人自已的供述,而是要在全面了解整个案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对于冒用他人的票据、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伪记载以及使用伪造、变造的其他银行结算凭证的行为人必须具有诈骗他人财物的故意和目的,没有这种故意和目的,就不能构成票据诈骗罪。

  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票据诈骗的量刑标准及表现形式的信息,由上可知,票据诈骗罪有好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其量刑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