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罪名大全 > 重要罪名 > 盗窃罪 > 盗窃机动车、非机动车的既未遂认定

盗窃机动车、非机动车的既未遂认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7-29 03:08:06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当前司法实践中,盗窃机动车、非机动车案件较为多发,关于盗窃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既未遂的认定标准,由于相同的情节可能因认识不同而产生悬殊的处理结果。同时随着盗窃车辆犯罪行为的多样化,使得无...

  核心内容:当前司法实践中,盗窃机动车、非机动车案件较为多发,关于盗窃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既未遂的认定标准,由于相同的情节可能因认识不同而产生悬殊的处理结果。同时随着盗窃车辆犯罪行为的多样化,使得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此类犯罪行为的犯罪形态认定都存在一定争议。我们认为,盗窃机动车、非机动车案件基本上为普通盗窃,以给公私财产所有权造成直接损害结果为构成要件齐备的标志。因此,从客体损害着眼,以财物所有人失去对被盗财物的控制作为既遂标准,符合盗窃罪既遂的本质特征。至于行为人是否最终达到非法占有并任意处置该财物的目的,并不影响既遂的成立。

  确定盗窃机动车、非机动车案件应以所有人失去对车辆的控制为既遂标准后,关于所有人对车辆失去控制的时间,在不同情况下也有不同理解。绝大多数被盗窃的机动车、非机动车都属于场所控制的范畴,根据机动车停放场所、盗窃方式的不同分如下几种情况:

  一、盗窃公共场所机动车、非机动车的既未遂标准

  现实中,行为人往往采用撬锁、暴力破坏锁具等方式窃取停放在路边或者停车场的车辆。在这种情形下,只要行为人撬开车锁,使非机动车可以乘用,机动车发动置于可以驶离的状态,车辆开始移动的时间节点就是既遂成立的时间节点。因为此时,车辆所有人往往离停车地点较远,仅仅通过车锁来控制对车辆的所有权。如果行为人将车锁破坏,使车辆处于可以随意驶离的状态之下,所有人便失去了对车辆的控制,即车辆一旦移动,其对车辆就已失去控制。根据“失控说”原理,此时行为人的行为已经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成立既遂,无需考虑驶离多少距离或多大范围。

  二、盗窃封闭场所机动车、非机动车的既未遂标准

  专人看管地下车库、收费停车场等场所因有专人看管而与上述路边停车场有所不同,因为专人看管的地下车库、收费停车场属于相对封闭的停车专用空间,这类封闭场所的安保人员实际充当了车辆保管人的角色,代替车辆所有人看管车辆,因而车辆所有人对车辆的控制也就不仅限于车锁,而延伸至看管人的看守控制。此时,若盗窃行为人对车辆锁具进行破坏,使车辆处于可随意驶离状态时,车辆所有人对车辆的控制力减弱,但并未完全失控。根据“失控说”原理,此时尚未达到犯罪既遂的标准。只有当行为人驾车驶离此类车库、停车场的限定区域后,车辆所有人对车辆的控制力才彻底失去,行为人才构成盗窃罪的既遂。此外,若相关停放场所只是充当了提供车位停放,无看守职责的,如居民小区地面停车位,一般停车人与小区物业公司是一种场地租赁关系,不是保管关系,这种情况下则不宜以行为人将车辆开出小区为既遂标准,而应以行为人开动车辆为既遂。

  三、将非机动车搬离停车地点的盗窃既未遂标准

  在盗窃非机动车案件中,存在一种情况,即行为人驾驶面包车,将路边停车点上上锁的非机动车快速搬上面包车,然后迅速驶离现场。在利用这种手段实施盗窃的过程中,行为人并不用撬开非机动车车锁,对此类犯罪应该以将被盗窃车辆装载完毕,关闭车门时刻作为既遂的时间节点。行为人驾驶的面包车,相对于被盗窃物停放场所来说,属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当行为人将盗窃的非机动车搬上面包车并关闭车门后,虽然车子还上着锁,但是由于面包车这一载体的缘故,被盗车辆已经完全处于与停车空间隔离的状态,其所有权已经受到了现实侵犯,所有权人对车辆已经失去控制力。因此,此类将未开锁的非机动车直接搬离的行为,只要行为人将非机动车搬离停靠地点而装载上面包车,并关闭车门的,即意味着所有权人失去对财物的控制,应认定为既遂。

  四、被害人视线控制及控制延伸对既未遂的影响

  实践中,有的被害人将车辆停放在路边未锁,自己到附近去办理其他事情,其视线对车辆有所控制,如行为人实施盗窃车辆的行为,被害人即时发现而呼叫、追赶,此时虽行为人已推动或驾驶车辆而逃跑,但被害人经追赶后抓住行为人而追回车辆,被害人对车辆的控制从视线控制再到身体追赶,并未完全失控,这种情况下应认定为未遂。如经被害人呼叫,周围群众协力而将行为人抓获的,也应理解为被害人对车辆的控制权延伸到群众对人民财产的控制,此时也应认定为未遂。当然,实践中可能存在多种控制方式的交叉,需要结合案情具体分析。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