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常识 > 消费提示 > 节日购物谨防忽悠陷阱

节日购物谨防忽悠陷阱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06 02:56:45 人浏览

导读:

节日间,是消费者集中购物的高峰期,为使广大消费者过上欢乐、祥和、健康的节日,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12315提醒广大消费者,节日购物要多个心眼,谨防不法商家耍花招忽悠消费者。一、谨防优惠陷阱,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比较注重价格变化的心理,表面优惠打

节日间,是消费者集中购物的高峰期,为使广大消费者过上欢乐、祥和、健康的节日,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12315提醒广大消费者,节日购物要多个心眼,谨防不法商家耍花招忽悠消费者。

一、谨防优惠陷阱,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比较注重价格变化的心理,表面优惠打折,暗地里抬高原价,导致消费者购买优惠打折商品的价格,与平时不优惠时并没有多大差异。

二、谨防赠品陷阱,不法商家在故弄玄虚的促销活动中,那些标价100元的赠品,有可能连30元都不值,而且商家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事先声明“赠品不能退换、不能保修”,这是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谨防宣传陷阱,不少商家节日期间的各种促销活动看上去非常诱人,但消费者购物之后,却发现想要参加活动很麻烦,不是商家设置的促销兑现手续非常繁琐,就是其他并未注明的附带条件太多。

四、谨防处理陷阱,消费者不要轻易购买处理商品,特别是处理的耐用消费品。一些达不到法定质量标准,但仍有使用价值、不影响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商品,经有关部门的批准,可以以“处理品”按质定价销售,并要求在商品或者包装上标出“处理品”字样。这些处理品不如正品的质量可靠,如果一时图便宜买了处理品,若真的出现质量问题,“处理商品”不在消协的受理范围内,消费者将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五、谨防虚假承诺陷阱,消费者在面对商家名目繁多的打折、返券、购物抽奖等促销活动时,要三思而后买,不要冲动消费,不要轻信广告宣传。此外,消费者在消费前要详细询问相关内容,如返券的使用方法、使用范围等有关事宜,对经营者的口头承诺,要求其以书面形式标明。一旦权益受到侵害,要及时向消协或行政执法部门投诉,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