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常识 > 消费提示 > 台州市消保委提醒:菜场短斤少两花样层出  买菜要多留个心眼

台州市消保委提醒:菜场短斤少两花样层出  买菜要多留个心眼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05 21:20:16 人浏览

导读:

9月12日,家住椒江花园新村的张大妈到菜场里面买了半斤的红虾,走到菜场门口的公平秤上一称发现只有四两。张大妈马上折回摊上跟摊主理论,摊主竟然宣称是水份流失,自然现象。无独有偶,在椒江打工的小张在菜场买了一斤禽内脏,回家一称却发现只有八两。近日,台州市各

  9月12日,家住椒江花园新村的张大妈到菜场里面买了半斤的红虾,走到菜场门口的公平秤上一称发现只有四两。张大妈马上折回摊上跟摊主理论,摊主竟然宣称是水份流失,自然现象。无独有偶,在椒江打工的小张在菜场买了一斤禽内脏,回家一称却发现只有八两。近日,台州市各级消保委接到了多起菜摊贩时短斤少两的案件,为此消保委总结了几条“黑心”摊贩短斤少两耍的花样,在此给您提个醒。

  花样一:调包计,黄鳝变泥鳅。今年5月份李大姐在菜场买了一斤黄鳝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儿子补充营养,煮的时候却发现个别黄鳝形状有异,仔细一分辨发现竟然是泥鳅。据大姐介绍黄鳝的市价是22元一斤,而泥鳅只要18元一斤。最后摊主承认因为称头不够一点,就乘大姐不注意的时候抓了一把泥鳅混进去。一些不良摊主还趁人不备,在宰杀时将活鱼掉换成死鱼或将大鱼掉换成小鱼。

  花样二:增肥计,大鱼吃小鱼。王老师在菜场买了一条鲫鱼,在家“解剖”该鱼时,竟然从鱼鳃里掏出好几条小鱼。王老师就纳闷了,鲫鱼不是草食性鱼类吗,什么时候变性吃起了小鱼了啊!还有一些摊主在销售鲜水产时给你“豪华”包装,比如一只青蟹上面绕了一层又一层的绳子。要不就是销售时拖泥带水,回头份量少了找他理论的时候说是水份自然流失。

  花样三:障眼法,计量也魔术。卖菜要分熟人生人, 对平时经常光顾的熟客,一般不会乱报价,也不会短斤少两。而一旦遇到生面孔,就会稍微提高一点价格,每公斤一般就高三四毛钱,在称重量的时候,分量也不足。一些摊主手脚特别的麻利、眼疾手快,买肉的时候,经常还没来得及看秤时,肉贩已经把肉装好递了过来,算好了价格。一些使用电子秤的商贩会利用接在背后的电源线,称重时悄悄拉紧它,以达到给秤盘增加压力而增重的目的。

  在此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买菜的时候要认真谨慎,大多数菜场门口都设有公平秤,买菜后对于疑似短斤少两的可以到公平秤上复称,一旦发现短斤少两行为,应积极向菜场管理办公室或者消保委、工商部门投(申)诉,不要因为事小嫌麻烦而纵容这种不良行为的蔓延。

(彭波 尹青芳)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