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家电IT > 品牌手机待机时间遭质疑 每天一充成惯例

品牌手机待机时间遭质疑 每天一充成惯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06 15:37:26 人浏览

导读:

“我这手机刚买来时充满电,勉强能支持到下午下班时间,但现在充满电最多可以坚持到下午两点,现在身上必须随时携带两块电池,否则通讯就完全得不到保障。”消费者张先生手持名牌高端手机,彻底没了脾气。现在他除了随身携带两块电池,还不得不加上一部小灵通,据他说,
“我这手机刚买来时充满电,勉强能支持到下午下班时间,但现在充满电最多可以坚持到下午两点,现在身上必须随时携带两块电池,否则通讯就完全得不到保障。”消费者张先生手持名牌高端手机,彻底没了脾气。现在他除了随身携带两块电池,还不得不加上一部小灵通,据他说,自己的小灵通都能够一周充一次电,搞不懂那些高端大品牌手机为什么还不如一些杂牌机待机时间长。

消费者:超长待机 我们需要

据了解,张先生的情况并非个别,目前市面上的大品牌手机普遍不具备超长待机功能,多数使用者称,充一次电,手机使用不超过2天,对于通讯需求高的人群来说,每天一充已经成了惯例。

随着屏幕越做越大,功能越来越多,手机已经不单纯是一个通话的工具,消费者们已习惯用手机拍照、听音乐、看电影、上网,这样就导致对手机电池续航能力的更高需求。然而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大品牌虽然外观设计多变,应用功能日新月异,但手机电池续航能力却一直没有提升。大品牌手机原装电池大多维持在1000毫安左右,日常通讯需求比较多的用户基本通话时间都得不到满足。据了解,主流的800-1000毫安的大品牌手机原装电池仅够支持通话时间约2.5小时。而超长待机这个用户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却被手机大品牌忽视。

国际品牌:定位快消品 避谈超长待机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国际大品牌手机厂商对超长待机这一问题避而不谈。但也有一些工作人员表示:“从个人观点看,超长待机确实是用户需要的。”

另一方面,有业内人士指出,单纯提高电池容量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他称,单纯提高电池容量,容易造成电池体积过大,手机携带不方便,增加电池爆炸等隐患。而对于业界知名的飞利浦手机的超长待机性能,他表示,飞利浦手机的超长待机是依靠优化电路设计、软件系统节电等方面达到的。但目前国际大品牌多在外观、材质、应用、性能上下工夫,如果再在超长待机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只会增加手机成本,而且偏离了大品牌对手机产品的定位。他认为,大品牌手机厂商们已经将手机定位为快速消费品,如果一款产品可持续使用数年时间,就不利于新品的推出,更不利于大品牌手机厂商的利益链。

国产品牌:标配超长待机 较多浮夸

与之相反,超长待机似乎已成为所有国内手机品牌的标配,然而事实上,真正达到超长待机的品牌并不多。年前有国内知名厂商推出一款手机,号称待机150天,2块电池用一年。记者发现,该手机配备的电池厚重程度堪称手机电池之最,且标明容量4000毫安。虽然一般而言电池容量越大则体积越大,可同样是锂电池,大部分体积大得多的笔记本电池容量尚且达不到4000毫安,这款手机电池号称的4000毫安容量,就令人生疑了。

“电池容量增加确实会使手机的待机时间增加,但目前大部分国产品牌没有意识到,延长待机时间除了应改进电池容量,还涉及手机电路设计以及相应的节电措施。实际上,大部分国产手机电池容量是虚标的,根本达不到那么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手机经销商告诉记者。尽管不少国产品牌了解到用户的需求,也确实在手机的超长待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过分夸大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国际大品牌不屑于在手机超长待机方面下工夫,国产品牌虽以此为卖点,却是夸大成分居多,结果依然是:超长待机这个手机用户需求最大的基本功能之一得不到满足。采访中,一位消费者希望通过3c周刊向手机厂商呼吁:“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花哨功能,延长手机的待机时间呢?”

记者 王化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